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改变事业单位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现状

2012年04月17日 09:0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我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然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4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我国计划在5年内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意见还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

  -专家解读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改变事业单位利益

  高于公共利益现状

  昨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应在界定事业单位属于公益一类或公益二类后,再根据单位各自承担的功能决定其职能和管理方式,改变事业单位存在的单位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的现状。

  细分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先界定公益一类和二类,再决定单位职能和管理方式

  《意见》明确,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大部分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方案就是提出构建服务型政府。过去的事业单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单位既提供公益服务又面向市场赚钱,这就是事企不分,还有些单位既提供公益服务而又有行政职能,有行政管理权限,这就是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政事不分带来的问题很多。事企不分让单位既享受了事业单位的好处,又通过市场化运作赚很多钱。政事不分的单位在出了问题后可以不承担责任,在攫取好处的时候又说自己只是事业单位而不是行政机构。”汪玉凯说。

  汪玉凯告诉记者,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不以盈利为目的,比如公办医院、公办中小学校,是不完全市场化运作。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应该是纯公益性的,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应强化政府的责任,增加政府的投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则可以采取灵活的支出措施,引入市场机制,但不能完全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为了保障自身正常运转,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在界定了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后,再根据单位各自承担的功能决定其职能和管理方式,改变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单位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的现状。

  《意见》要求,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意见》还指出,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鼓励社会力量办公益事业

  民间力量进入,能给公共服务整体格局注入活力

  从总体看,事业单位仍大都由政府举办,一定程度上由政府包办公益事业发展,公益事业投入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汪玉凯认为,根据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应鼓励事业单位走向社会。民间力量进入到这个领域,能给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整体格局注入活力。

  “社会力量来自民间,比如现在常见的民办学校、医院在给社会提供着各种公益教育、医疗服务,相信今后国家政策也会越来越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汪玉凯说。

  《意见》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并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公益事业。大力倡导和发展志愿服务。

  《意见》提出,要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与此同时,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都要做调整。纯公益性质单位实现完全财政拨款,中小学教育不能收费。非纯公益性质单位就以一部分拨款一部分收费相结合的形式。对这两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管理政策也要不一样,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内部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领导制度等。”汪玉凯说。

  《意见》还要求,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编辑:吴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