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众日报:事业单位改革要经得起公众监督

2012年04月18日 10:04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一份涉及3000多万“事业人”的改革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4月16日由新华社正式公布。文件明确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整体思路框架和改革的时间表。其中,5年内事业单位将剥离行政和生产经营的职能,而其公益服务职能将进一步加强。

  事业单位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不仅拥有数倍于公务员群体的庞大人头,更早已背离了“专业技术服务”的原初属性。有数据显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财政负担不言而喻。这个附着在市场经济肌体上的“包袱”,必须清除。事实上,从1995年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会议算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五六年,可惜进展缓慢,机构仍在不断膨胀;到了最近两年,事业单位仍是“内定招聘”等腐败丑闻的重灾区。

  有专家将改革进展缓慢归结于,长期以来改革步骤逻辑关系颠倒,欠缺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是的,相比零敲碎打与地方试点,事业单位改革更需强调自上而下的统筹,应遵循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改革轨迹。因此,这份《指导意见》对于事业单位提纲挈领的作用,被寄予厚望。然而,从目前来看,实质性的突破似乎仍然罕见。事业单位改革注定还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

  根据《指导意见》划定的时间表,要到2020年,才能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而在此之前,核心的任务是要剥离名不副实的事业单位,将承担行政职能的转为行政机构,让从事生产经营的转为企业,事业单位将来唯一的“事业”只能是公益服务——这显然是一个相对准确的事业单位定位。

  光“分类”还不行,关键得要“分离”,事业单位改革如果不能真正给纳税人减负,就谈不上成功。“分离”无疑是困难的,涉及到很多人的既得利益。更何况,相比企业改革职工下岗、教育改革学费猛涨等平民“被改革”,事业单位往往在决策层拥有更高的改革话语权。既得利益的阻挠,无疑是事业单位改革十几年未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所在。

  要真正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简单依靠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被改革者的支持配合是不够的,让同样是利益相关者的公众参与进来,扩大事业单位改革的开放性,非常关键。因为,缺少公众监督的事业单位改革,就难免会在幕后不公开的不断妥协中拖沓变味。要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所有政府工作都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事业单位改革自然尤其应该如此。这不仅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更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凭借力量。(盛 翔)

【编辑:曹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