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长春印尼大学演讲:增进青年交流 续写世代友好

2012年04月28日 16: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4月底的雅加达,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在这座美丽的“花园之都”,有一所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印度尼西亚大学。

  当地时间27日下午3时许,正在印尼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印尼大学,与学校师生及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话中国和印尼的传统友谊。

  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印尼大学是印尼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是印尼重要的人才摇篮。校园依水而建,红砖红瓦砌成的屋顶和墙壁,热带花木掩映其中,洋溢着浓浓的古典韵味和学术气息。

  李长春的到来让平日宁静的校园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大学演讲厅外挂起了欢迎横幅,厅内更是座无虚席,不少身着明黄色校服的印尼大学学生手持中国和印尼两国国旗,早早等候在座位上。邻近一些大学的学生也闻讯赶来,希望聆听中国领导人的讲话。由于现场座位有限,印尼大学还在网络上实况转播李长春的演讲。

  当李长春在印尼大学校长索曼特里的陪同下步入演讲厅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全体师生起立致敬。这是对来自友好邻邦尊贵客人的礼遇。李长春向在场的师生们挥手致意。

  演讲开始,李长春首先描绘出一幅中印尼交往的历史“画卷”:早在公元132年,中国汉朝的汉顺帝就接待过到访的爪哇使者;公元4世纪中国佛教高僧法显来到印尼;600年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并多次驻足印尼;近代史上中国和印尼均遭遇外强欺凌并相互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印尼关系更是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两国2005年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一个个历史片段忠实地勾勒出了中国和印尼友好交往的历史轨迹。

  “回顾两国交往的历史,相似的历史遭遇增进了我们的相互理解,长期的互利合作加深了我们的真诚友谊,和平友好的信念已经牢牢地融铸于两国历史文化之中,深深地植根于两国人民心田上。巩固和发展双方的和平友好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坚信,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和印尼一定能够成为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典范!”李长春对于中印尼关系的历史总结赢得了印尼大学师生们的又一次热烈掌声。

  展望未来,李长春对巩固和发展中印尼关系提出了4点建议:

  ——增强政治互信,深化传统友谊

  ——深化经贸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扩大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

  ——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多边合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寄望于青年一代。”面对印尼大学的莘莘学子,李长春对两国青年提出了殷切期盼。

  李长春说:“青年是中印尼友好事业的生力军,中国和印尼和平友好的未来要靠两国青年共同开创。加强中印尼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工程。”

  为了增进两国青年一代的友谊,今年3月24日,李长春和印尼总统苏西洛刚在北京共同会见了100名访华的印尼青年代表。仅一个月之隔,李长春又来到印尼,向印尼大学师生发表演讲,足见两国领导人对于增进青年间交流的高度重视。

  李长春这次还向在场的印尼师生们宣布了两则“好消息”:一是中方今年将邀请100名印尼中文教师到中国参加短期培训,邀请20名印尼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二是从今年到2015年,每年邀请100名印尼青年到中国参观访问。

  “我坚信,只要中国人民和印尼人民特别是两国青年一代携起手来,我们两国和两国关系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两国的青年共同努力。”李长春对于两国青年的殷切期望再次博得了在场印尼大学师生们雷鸣般的掌声。

  李长春说得语重心长,台下师生听得聚精会神,短短1个小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李长春的演讲引起台下师生的广泛共鸣。

  今年读大四的印尼大学中文系学生余琳达说,她之所以选择学中文,是因为喜爱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与此同时,中国的迅速发展也为像她这样的外国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她希望印尼和中国能够世代友好下去。

  印尼大学学生蒂娅尔曾去过中国两次。她说,中国和印尼都是大国,双方保持合作会给亚洲带来较大影响,听了李长春的演讲,她感到印尼和中国的关系前景更加光明。蒂娅尔还有点“小私心”,那就是在听到李长春宣布的好消息后,希望自己能争取到去中国参加夏令营的名额,将来为延续中印尼之间的世代友好贡献力量。(记者尚军 王慧慧 报道员郑世波)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