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新型战机进驻西藏 开辟6个机动雷达阵地(图)(2)

2012年05月10日 08:5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6、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阵地守丢了

  今年4月7日,巴基斯坦北部锡亚琴冰川地区发生雪崩,巴139名边防军人和平民被埋,举世震惊。

  在西藏高原,雪崩并不鲜见。2007年3月的一天傍晚,驻守边境一线的某哨所遭遇雪崩,7名战士3人当场牺牲,4人身负重伤,哨所一时失控。危急关头,连长谭华奉命带领7名官兵,翻过陡峭的山崖,蹚开厚厚的积雪,奋力攀爬12个小时,终于在凌晨6时赶到哨所,接替防务。

  高寒缺氧,峭壁悬崖,雪崩、泥石流随时可能发生……就是这样的风雪巡逻路,时刻丈量着官兵对祖国的忠诚。

  昆木加哨所,担负着中尼边境数十公里边境线守卫任务,海拔在4598米至5173米。去年八一,哨长吕学智带队巡视某号界碑,途中天气突变,暴雨骤至。战士徐桂林滑倒在地,左脚踝扭伤错位,无法行走。前进还是后退?吕学智坚定地说:“巡逻是上级命令,不得有误,就是背,也要背着小徐到点到位。”

  就这样,巡逻队8名战友轮流背着徐桂林,在雪地里走了5公里,终于全员按时到达界碑……

  座谈中,官兵们一再表示:“作为新一代边防军人,我们一定牢记神圣使命,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阵地守丢了!”

  和守卫边境一线的陆军官兵一样,空军雷达兵守护着祖国的空防安全。

  驻藏空军某雷达团的阵地都在雪山之巅,平均海拔4988米。在如此高寒缺氧环境中长期坚守,90%以上的官兵患有各种高原病,但雷达情报优质率年年保持100%。

  大雪封山的季节,昌都雷达站雷达天线转动轴发生故障,配件一时无法到位。官兵们二话没说,冒着-20℃的严寒,在海拔5030米的雪山之巅,像纤夫一样,用背包带拉着天线整整转了一个月。

  坚守的动力从哪里来?登上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答案一目了然:阵地上用石头镶嵌的中国地图中央,凸显着6个鲜红大字——祖国在我心中!

  7、把奉献当成习惯,把牺牲当成归宿

  在武警西藏总队驻地,有一片年深日久的树林。一棵棵高大的乔木树围盈尺,枝干沧桑,仿佛在无言诉说着一代代戍边人守望高原的坚定志向。

  武警青藏铁路唐古拉中队为此做了一个小小的注脚:该中队驻守藏北高原,担负着青藏铁路唐古拉山138公里无人区段的巡逻守护勤务。那里海拔5000多米,最低气温-40℃。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官兵们创造了24小时“全区域往返、多时段交叉、全天候监控、多地段叠加”的巡逻方式,近年来共排除各类险情50多起。每当一趟趟列车平安进出西藏时,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似乎在反复吟唱着官兵们那响亮的口号:“向有限的生命打张借条,把无限的忠诚献给祖国”。

  在某雷达团的军嫂座谈会上,我们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甘巴拉雷达站报务员陈书远,在阵地值班期间,一天接到3封加急电报:“爱人难产,速归!”当时航空兵部队正在西藏驻训,任务繁重,而阵地上只有他一个报务员。当他一狠心把电报揣进口袋时,千里之外的妻子已被送进手术室,医生边抢救边责备:“谁是她的丈夫?太不像话了!”妻子忍着剧痛辩解:“医生,请不要骂他,他在西藏当兵……”一句话,在场的人全哭了。

  把奉献当成习惯,把牺牲当成归宿。这何尝不是西藏军人创造的一种文化!

  采访期间,我们特意记下一组为国捐躯的边防官兵的名字——

  惠剑,某旅副政委,去年8月2日凌晨突发高原心源性疾病,倒在雪域高原,年仅38岁;

  仲晓杰,某部参谋,今年2月8日在执行任务途中遭遇暴风雪,倒在雪山之巅,年仅26岁;

  王恩银,某边防连上等兵,2010年9月15日,在巡逻途中滑入冰河,被湍急的河流吞没,年仅19岁;

  孟德江、孙林,某雷达团士官,2010年8月11日,在执行任务途中光荣牺牲……

  据有关方面统计,最近两年,先后有数十名官兵为国捐躯。

  铸魂育人,先进军事文化引领成长

  8、成长,在千秋英烈的感召下

  今年1月22日,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高原试验队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某机场,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4名战士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20多位博士硕士党员同时重温入党誓词……

  “与高原官兵朝夕相处,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在那种特殊环境里重温入党誓词,真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让人终身难忘!”回忆起这一幕,试验队两位女博士杨蕾、杜鹏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与高尚为伍,必受高尚熏陶;与崇高同行,必受崇高感染。在西藏,广大官兵既是“老西藏精神”“甘巴拉精神”的践行者,又是深得这种精神滋养的受益者。

  那曲军分区门诊部护士彭燕,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彭燕的父亲是一位在西藏战斗过30多年的老边防。她从小在西藏林芝的军营长大,从父辈身上读懂了国家的重托、军人的使命,边防军人爱党、爱国、爱民的“红色基因”渐渐融入血脉,渗入骨髓。军校毕业前夕,彭燕毅然向组织递交申请:我要去那曲,我的根在西藏!

  千年那曲,万里羌塘。在这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一半、年冰冻期超过250天的恶劣环境里,彭燕自觉以李素芝等“老西藏”为榜样,以柔弱之躯昂首挺立。

  风雪12载,万里巡诊路,她在为藏北军民送去健康、送去温暖的同时,也在“生命禁区”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成为全军知名的英模。

  在西藏,许多地区都建有烈士陵园,里面长眠着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千百个为国捐躯的英烈。每当春节、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各部队都要组织官兵带上鲜花和烟酒,到烈士陵园进行祭奠,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开展传承“老西藏精神”专题教育。

  每次面对记者的镜头,彭燕总是诚恳地说:“与长眠在那曲烈士陵园的先辈比,我实在是微不足道!”

  9、成长,在激扬青春的实践中

  在驻西藏部队,还有一批追寻“老西藏精神”“甘巴拉精神”而来的学子。

  江城武汉—云南边陲—甘巴拉。甘巴拉雷达站技术保障室主任伍长明的“戍边路线图”,走得颇费周折。

  1998年,他由地方考入空军雷达学院,因深受甘巴拉雷达站官兵事迹所感染,毕业时坚决要求去甘巴拉,不料却被分配到云南边陲。尽管那里也很艰苦,工作干得也很出色,伍长明却总为没能上甘巴拉心有不甘。2007年,空军组织优秀技术干部到甘巴拉雷达站交流锻炼半年,他有幸参加。交流结束,他再次申请坚决要求留在甘巴拉。

  8年的孜孜以求终偿夙愿。在甘巴拉,伍长明如鱼得水,发挥专业特长,干得红红火火,很快就成了雷达站的“技术大拿”,也成为战士们最敬佩的人。今年1月4日,驻训的新型战机组织新年度第一次训练,担任阵地总值班的伍长明,带领官兵从容处置多批空情。1月16日,雷达突然发生故障,伍长明和两名技师从下午5时一直抢修到夜里10时多,终于排除了故障。

  团长胡大庆告诉记者,有伍长明在阵地上担负总值班,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吴毅恒的“从军路线图”与伍长明类似:清华校园—西藏拉萨—查果拉。

  去年12月,正在清华大学读大三的吴毅恒应征入伍,成为清华史上第一位进入西藏军区部队服兵役的在读学子。新训结束,他又申请到西藏军区海拔最高、条件更为艰苦的查果拉哨所服役。

  “人生‘清华’在军旅!”吴毅恒告诉记者:来西藏前,他的3位清华学长刘刚、贾娜、谭振文,从部队退伍返校后都签约成为国防生。这说明,军旅生活确实锻炼人,要不然他们不会选择重返军营。

  一个渴望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一支渴望强大的军队,总有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高寒缺氧的阵地、大雪封山的哨卡,这片精神高地形成的强大“气场”,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

  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余琨告诉记者,每年补充部队的大学生干部,90%以上都是主动申请进藏的;每年入伍的新兵,90%以上都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哨所戍边。

  10、成长,在嘹亮战歌的旋律里

  那曲军分区的营院里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刻着“海拔4516米”,另一块刻着“祖国,这里有我”。

  神女峰下某雷达站,每个官兵的床头都镶着一张小卡片,上面书写着各自的姓名和自撰的“励志格言”。

  每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尤其是那一首首传唱经年的军歌,更像一个个强大的“磁场”和“熔炉”,只要唱起来,便能产生熏陶人、感染人、塑造人的力量。

  “趟过最后那道冰河,翻过最后那架达坂。走上了世界屋脊的屋脊,爬上了高原上的高原,看见了千年翻飞的经幡,就看见了我们的哨所营盘,好男儿当兵就要走阿里,走阿里上高原。缺氧咱就吸口烟,寂寞咱就使劲喊……”《当兵走阿里》,唱出了戍边人的豪迈!

  “云彩飞不过你哟,甘巴拉;鸟儿飞不过你哟,甘巴拉;有一队人向你走来,甘巴拉;他们的名字叫金珠玛,金珠玛。从此你飞扬起勇敢的笑声,从此你长出了高高的雷达……”《甘巴拉》,唱响了雷达兵的深情!

  还有《守护吉祥》《守望雪域》《祖国啊,这里有我》《哨所的天空》等等,无不激荡着高原军人的报国情怀!

  诗言志,歌传情。在甘巴拉雷达阵地的阳光房里,有一面刻满人名的铜墙,上面是一代代戍守阵地的官兵姓名。驻藏空军某指挥所政委王伟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条件限制,有的官兵牺牲了也没能留下名字,成为无名烈士。现在我们把每一个在雷达站战斗过的官兵的名字刻在铜墙上,就是要让大家都做有名的英雄。不管是谁,往这面刻有自己名字的墙下一站,能不热血沸腾吗?

  在这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着实实在在的载体,看得见、摸得着,成为人人能参与、个个在践行、代代可传承的“队魂”“连魂”。(刘兴安 李国文 郭丰宽 刘应华)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