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奖为谁而设?
科技评奖不能单纯为经济效益而设,“以人为本”更是科技进步的必要前提。
报载,“备受关注的中式卷烟参评国家科技奖一事近日有了结果”。因为“烟草项目参评国家科技奖有违科学道德伦理”的价值判断在社会公众中有广泛的共识,加之秦伯益、钟南山等30位院士联名写信反对该项目参评。近日,科技部门户网站发布“说明”称:“中式卷烟项目的推荐部门已提出不继续参加评审的申请”。自此,“这一饱受争议的项目正式退出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的参评”终于成为既定的事实。
毫无疑问,“中式卷烟项目”的“退堂鼓”因公众舆论的“倒逼”而被击响,应该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是否可以认为:“国家科技奖”终于摆脱了以往单纯以经济效益、以GDP来衡量是否“进步”的评判尺度,而使“人文关怀”和“科学伦理”成为这一国家设立的重要奖项必要的先决条件。当然,仍有遗憾的是,以上的说法只是一个客观的结果。科技部给出的“退出”理由则是:“推荐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鉴于该项目的异议情况较为复杂,提出了不继续参加评审的申请。”
此次退出的参评项目名曰“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琢磨一下,估计是要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创造的一个卷烟的“中国专利”,还有与之相关的一整套概念体系,其中可能还会涉及“无害吸烟”乃至“健康吸烟”,但目标应该是抓住“标准”,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
当中国社会摆脱了物质匮乏,走进一个以“消费”为标志的时代时,因为消费主义的盛行,国人已经不再单纯为“基本需要”而消费,而更被一种称为“时尚”的概念牵着鼻子走,这也许是卷烟“中国专利”的“前瞻”所在。另一方面,在中文语境中,“科学”一词一直有一种更高的意境,即已经超越其“实证的”本意,而被赋予了“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甚至“真理的”含义。一讲到“科学”,其进步性几乎就是毋庸置疑的。当卷烟披上“科技进步”的外衣时,其“合法性”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综上所述,可以预测,若应用起来,在目前有3亿多烟民的中国,其经济效益肯定是巨大的。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物质追求”无可置疑地成为人类的首选,并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科学技术也因之而发扬光大。但是,人类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使对物质无限度的追求终于走过了头,而此时的技术——经济的进步,既有可能带给我们更多更丰盛的财富,但又有可能正在为毁灭人类暗中积聚风险。要破解这种对人类社会来说前途未卜的险境,就必须要让“人文关怀”和“科学技术”结合到一起,为我们创造一个理性而又温馨的全新的世界。
就此而推论,科技评奖不能单纯为经济效益而设,“以人为本”更是科技进步的必要前提。(唐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