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已过去4年 幸存学生心理异常脆弱(图)(2)
“心灵茶社”分担邻里伤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调查表明,北川90%的家庭两代以内直系血亲有人遇难,30%的家庭整个家族遇难人数达两位数。震后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
方若蛟在走访中发现,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失去孩子又无法再生育的父母,教师,政府官员,都属于高危群体,最需心理援助。
北川站所在的尔玛小区,5000多居民中有300多个母亲丧子。有些年龄适合,但由于心理原因,难怀孕或易流产。“有的无法再生育,便领养婴儿。可过了几年,牢骚越来越多,常想起遇难孩子的好,数落养子。”
如何重建这些人的信心与希望?志愿者听说当地人喜欢喝茶,便在永兴板房区开出“心灵茶社”,摆上桌椅,沏上好茶,吸引人们走出家门。围坐喝茶、闲聊,新邻居相互
熟悉,还能分担各自伤痛。刚开始上座率不高,两个月后,10张桌子不够用了,又添置5张。
四川人爱打麻将,志愿者就组织牌局、跳锅庄、比书画,举办多届卡拉OK大赛,既有80岁老人高歌《九一八》,也有9岁孩童低吟《我爱北京天安门》。
方若蛟坦言,高危人群中,对官员的心理干预最少。“因为他们太忙,很难长期跟踪。”
7个工作站如今只剩下1个
中科院心理所震后不久便介入灾区心理救援,2008年6月20日前,建成了北川、绵阳、德阳、绵竹、什邡等7个志愿者工作站。如今,只有北川站还撑着。
因资金等问题,其他站点陆续关停。2010年4月,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分3年捐助180万元,助北川站起死回生。明年4月20日,三年之约将到期。“如果没有后续资金,这个站也只能关闭,远程监控高危人群,无法采取干预措施。”
包括方若蛟在内,目前站内常驻5名志愿者全部单身,不满30岁,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无一专职,每月生活补贴不足2000元。热闹时,曾同时常驻10多人,其中一些学生陆续面临毕业。“去高校再招人,地震过去越久越难招,热情都冷了。”
4年间,北川站留下了2000多名志愿者的足迹。如潮来潮去,时间短的,不足一周。方若蛟分析,有些人一时冲动,很快被艰苦环境吓跑;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无奈离开;还有一些,真心想帮灾区,但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经验。曾有志愿者拿一张心理咨询师证书,去安慰受灾者,听了几句哭诉,自己便失声痛哭起来。
“我大学主修心理学,但毕竟不是专业心理治疗师。”2010年6月,方若蛟辞去济南一家报社的工作,来到北川。“震后3至5年,是心理援助成败关键期,急需志愿者和专家。但4年来,走了很多,来的却很少。”(特派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