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速度是快是慢?发展是否健康?
“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将会产生最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城市化也将是中国在新世纪里面临的第一大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曾如是说。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60%左右。这表明中国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标志着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几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发展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分布格局。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称,“中国城镇化将是我国最大的潜在内需与持久动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如果说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则创造需求。城镇化能够引发消费需求,培育高消费群体;刺激投资需求,扩大民间投资;实现结构转型,推动经济服务化;实现安居乐业市民梦,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
那么,中国的速度是快是慢?城镇化发展是否健康?城镇化道路应该怎么走?
5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院、《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城市化的反思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专家们就中国城镇化发展各抒己见,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一问: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是快是慢?
“过速”?“滞后”? 专家观点不一
对于51.27%城镇化率,辜胜阻认为“速度快但质量不高”。将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60%这一发展阶段,英国用了18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用了90年左右,日本用了60年左右,而中国大约只需要30年。
辜胜阻举例说,2000 —2009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69.8%,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75.1%,但城镇常住人口仅增加了28.7%,人口的城镇化远远滞后于土地的城镇化。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9.68%,而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9.8%,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存在“过快、过猛、过急的现象”,“应考虑给城市化降温” 。
但是,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简新华教授说,“中国城镇化速度并不快,虽然中国现在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速度并不‘过快、过猛、过急’,在总体上也不是所谓城镇化的‘大跃进’。”
简新华介绍,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工业化中后期正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也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而且速度在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也不是最快的。例如,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1.01%,而德国1890—1900年,年均上涨1.2%,日本1950—1980年,年均增长近1.29%。
“中国城镇化发展滞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张桂文教授表达了不同观点。 “一般认为,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的合理范围在140%~250%之间,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约为51%,工业化率约为40%,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为127.5%,远低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比例的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