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进入加注准备阶段 航天员飞天前130分钟进舱
静立酒泉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已整装待发。昨天,发射场各系统进入最后准备阶段,但同时也迎来了大风、扬沙天,据预报,这样的天气很快就会停歇,不会影响此次发射。发射站站长郭忠来透露,发射前130分钟,3名航天员将进舱。
-布告栏
神九会天宫实现四首次
1.航天员首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
2.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驻留
3.首次有女航天员飞行
4.首次进行10多天的载人飞行
冷空气过境不影响发射
这些天风和日丽的酒泉,昨天迎来一股冷空气,刮起了大风,还伴有沙尘。神九船箭组合体,紧紧包裹在湖蓝色发射塔架中,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依旧平稳有序进行着。
此次变天,早在发射场气象人员预料之中。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副总指挥张道昶介绍,因受到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影响,发射场大风、降温,同时伴有沙尘,这个过程过去后,预计明天气象条件就会转好,之后几天均比较平稳,预计发射当天天气非常适宜。
据了解,距地面8至12千米的高层风,是影响发射的最重要天气因素,若风速过大,火箭将遭受较大的横向剪切力,影响安全。此外,火箭成千上万个元器件都有适宜工作的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失效。而雷电更是令发射“谈虎色变”,可能损坏火箭和飞船上的电子仪器,引发灾难性事故。
针对夏季高温,发射场还重点对推迟发射情况下,推进剂的保障要求制定处理方案,提高适应能力。“气象对航天发射的影响很大,从飞船进场以后,发射场的气象人员就一直跟踪天气变化的情况,在关键节点进行了综合预报”,张道昶介绍。此时,近30名预报员正对发射窗口做严密的气象监测。
航天员进舱时间减半小时
神舟飞船上一次迎来航天员,还是在2008年9月25日。那天,当发射倒计时2小时45分时,航天员翟志刚等3人进入神七返回舱。
据酒泉发射站站长郭忠来介绍,此次航天员将在发射前130分钟进入神舟九号返回舱,相比上次进舱时间缩短了半个多小时。
航天员进舱是发射程序中一项重要工作,进舱时间非常讲究,过早不行,过晚也不行。据专家介绍,航天员进舱一般在各系统状态稳定、主要功能检查完成后进行,要尽可能接近火箭点火时间,以降低航天员风险。
进舱时间早了,航天员等待时间过久,心理上产生紧张情绪,排便、排尿、饮水需求也将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过晚进舱,影响发射塔飞船舱段工作平台的撤收,且进舱后,航天员要完成各种准备工作,时间仓促容易忙中出错,因此一般选择2至3小时之间。
此前几次发射,航天员进舱后,首先要入座,进行舱内状态确认,而后连接通信和数据传输插头,连接航天服的通风、供氧软管等,检查航天服气密性,还要给座舱配气、检查天地通话、飞船仪表板显示等,最后调节束缚带的松紧度,关闭面窗,等待发射。
崔吉俊透露,为适应载人交会对接任务需求,新增了与航天员有关的手控对接、自主应急返回模式下的模拟飞行等测试项目,任务流程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53天增至59天。
运载火箭加注将三次降温
神九发射临近,昨天,发射场系统主要测试工作已经结束,转入火箭加注准备,这是发射前的关键一步。
夏季高温,给发射增加了难度,尤其影响火箭推进剂。火箭推进剂工作的最佳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因此加注前将进行三次降温,以确保合适的温度。加注一般在发射前24小时内择机进行,届时载人飞船、航天员等系统均处于待命状态。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昨天介绍,为确保任务实施,发射场已改进火箭推进剂升降温设备,神九发射前,将降温至约5摄氏度,以保障发射时推进剂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
“夏季发射不是坏的选择,对于酒泉其实也是很好的选择”,崔吉俊解释,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上40摄氏度都满足发射要求,尽管这是我国首次在夏季实施载人发射,但发射场条件能满足要求。
他解释说,发射场春季风大,有“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的说法,冬季又低温,极端天气可达零下30摄氏度,相比之下秋天条件最适宜,而因较少有雷暴天气,夏天也比较好选择发射时机。
据介绍,与发射“神八”相比,此次新增与航天员有关的模拟飞行等测试项目,以适应载人交会对接需求,并启动与航天员生活保障、火箭推进剂加注等重点工作密切相关的项目。
□揭秘·航天员“宫中”生活
天宫已在太空遨游了250余天,即将首次迎接航天员入住。测控人员已提前在天宫内建立起载人环境,确保温度、气压等各种条件满足要求。
女航天员睡袋专用
走进天宫一号模拟舱可看到,它有着天蓝色的顶舱,黄色的舱底,让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分清“天和地”。
一张军绿色布帘,隔开两个独立的睡眠区,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这个睡眠区比原来好多了,有独立的灯,航天员能坐在那儿,躺在那儿,看看书,听听音乐,都可以”,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天宫一号副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
为迎接首位女航天员,天宫有许多专为女性设计的细节。“最大的一个保证就是日常生活的支持。”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九号总指挥何宇介绍,女航天员在天宫生活时,用自己专门的卧具和睡袋。
飞船返回带走垃圾
航天员入住天宫,自然会产生生活垃圾,还有排泄物,将要如何处理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王翔介绍,航天员的代谢产物将随飞船返回带走,不留在“天宫”。
王翔介绍,目前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所有资源,吃的、喝的和用的东西都靠地面一次带足,包括空气和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进行过滤和消毒。
航天员工作、生活期间所产生的垃圾,主要靠放好、过滤、消毒等手段,代谢产物有容器专门装,飞船返回时要带走垃圾。
未来有人长期驻留空间站时,有一部分环境条件靠再生式循环系统提供,天宫一号已开始进行部分在轨试验,但目前离“天上就地取材做饭”的距离还有点远,会逐渐过渡。
微波炉可加热饭菜
民以食为天,专为航天员准备的太空食品,不但品种多,口味也为来自不同地域的航天员做了准备,且飞船还专门配备微波炉,航天员能吃到热乎饭。
“这个食物跟地面吃到的东西,从营养配比来说没区别,但大部分成块,最好是一口一个”,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天宫一号主管设计师俞进介绍,这方便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撕开包装直接进食。
在中继卫星发射后,整个通讯网络的覆盖范围由原来的30%增加到现在的70%以上,使得天地之间传输更大速率的实时的图像和电子邮件等成为现实。
通过“电子邮件地面发送模拟器”等特殊软件,在接收者一栏输入“天宫一号”,便可在地面向太空发送e-mail,让航天员感受到真正的“家书抵万金”。
本报采写本报记者商西综合新华社央视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