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酝酿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体制困局仍难突破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6月19日 10:2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瞭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箭在弦上

  我国将系统地对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和科技组织结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等,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5月28日,在由胡锦涛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为中心议题;在6月11~15日召开的院士大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温家宝总理的报告都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在讲话中首次提及“中央正在制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显然,酝酿已久的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已然拉开。

  改革足迹

  科技体制改革一直伴随着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社会百业待兴。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成为中国“科学的春天”。1982年,中央提出“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即‘面向、依靠’)”的方针,这也成为此后描画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蓝图的基本方针。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出台,拉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也标志着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由1978年以来科技界自发进行的、探索试点的阶段进入到有组织、有步骤的全面展开的阶段。这一轮改革的基本点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承认技术的商品属性,开拓技术市场,促进技术和经济的结合。

  改革决定颁布后的几年里,一些配套改革措施逐步实施推广,如1986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规定》,198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1989年3月国务院批准发布《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这期间,中央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力度,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博士后制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科技管理方式也随之转变,从以规划为核心,转变为以一系列中期和年度科技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如1980年代先后出台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20多个国家科技计划,基本形成了新时期国家科技工作的大格局。

  进入1990年代,国家对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支持,连续推出《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计划》,陆续批准建立了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发展了若干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先后通过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国21世纪议程》,1996年颁布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技术创新的有关服务体系也开始建设。

  199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把国民经济建设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明确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有权威人士评论,从1985年开始的科技体制改革和1995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支撑了中国科技事业的第二次飞跃(第一次是指50年代初)。

  进入新世纪,“创新”和“产业化”成为“十五”科技规划的当然主题。“以人为本”、“依靠人、为了人和服务人”贯穿了“十五”时期科技工作的始终。

  为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在前两次大的改革基础上,2006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对未来15年的中国科技发展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顶层布局,“自主创新”是纲要的核心和最大亮点。

  权威人士对此评价说,自主创新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它是国家破解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战略性考虑。这不但是科技发展路径的战略转变,也是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是破解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低、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