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试验面临几大挑战?
视频: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 坐底作业已完成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试验面临几大挑战?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蛟龙’号最大的考验来自7000米水深的海底压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研究员徐芑南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7000米海底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外壳每平方米的面积要承受相当于7000吨的压力。
继去年创造载人深潜5188米的纪录后,今年6月,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最深的海底马里亚纳海沟区域再创纪录。6月19日,“蛟龙”号在第2次7000米深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6965米。
“蛟龙”号最大设计下潜深度7000米,这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从去年的5000米到今年的7000米,相差2000米的深度,压力增加了2000吨,这是此次‘蛟龙’号深潜接受的最大考验。”徐芑南说。
其次,是海底低温的考验。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1-2℃。
“除了海底巨大的压力外,低温也是一个考验。”徐芑南说,去年“蛟龙”号进行5000米级海试时,海底水温只有2℃左右,7000米海底的水温更低,估计只有1℃-1.5℃。
第三,与此前3000米海试在中国南海、5000米海试在东太平洋的海底平原不同,此次进行7000米试验海区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尽管进行了前期调查,但对该地区海流、海底地形地貌的了解不如前几次详细。
第四,“蛟龙”号载人舱是一个直径为2.1米的球体,其内部除了要容纳3位潜航员外,还需安装许多的仪器和设备。连续几个小时在“蛟龙”号密闭狭小的空间内,球舱外部是寒冷漆黑、神秘莫测的深海海底,对潜航员心理也是巨大考验。
“蛟龙”号海上试验一直按照科学规律,由浅入深,从50米、300米、1000米,逐步过渡到3000米和5000米的深度,每一步都考核和检验载人潜水器在这个深度的性能。
“几位潜航员也是由浅入深参加了每一深度的海底试验考验,相信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此次7000米深海的考验。”徐岂南说。
徐岂南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此次选择的地点也是深度为7000-7100米深的海底相对平缓地带,此次“蛟龙”号下潜深度不会超过7100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快下潜上浮速度是每分钟42米,预计从水面到达海底需要3小时左右,并将在海底停留3个小时,预计一次往返需要9-10个小时左右。
徐岂南透露,根据设计,“蛟龙”号在海底正常工作时间是12小时,期间包括氧气的供应、二氧化碳的吸收等,但是根据安全保障的需要,可维持潜航员72个小时的水下生存,最大可提供84小时需要的生命能量补充。
“蛟龙”号下潜地点位于全球最深的海沟——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处于密克罗尼西亚专属经济区内。据介绍,自2011年8月“蛟龙”号成功完成5000米级海试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完成了“蛟龙”号的维护维修、技术改进与水池试验等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其作业性能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同时,“向阳红09”试验母船和水面支持系统也进行了适用性改造和维护检修,为“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