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飞赴太空使命全记录 已进行4次交会对接
6月29日,神九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天宫一号则完成使命,继续在太空等待下一次与神舟飞船相会。
至此,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29日升空后,已经在轨运行了273天,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共计4次交会对接。
悄然诞生:大约在冬季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制方案,诞生于20年前的冬季。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制定。着眼于战略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研制目标飞行器的大方案早早写入了载人航天发展规划中。
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已是10年之后。这时候,天宫一号还没有名字,被直接称为“目标飞行器”。
2006年进入初样研制后,科研人员给了它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天宫一号。
时隔数年,没有人记得这美好的名字究竟是谁想出来的。但这个具有浓郁中国风情、又与“神舟”“嫦娥”相呼应的名称,立刻得到了团队的认同。专家们说,“天宫”似乎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的概念蕴含其中,也能令人感受到更庞大的系统概念。
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的天宫一号,采用资源舱、实验舱两舱构型。与世界上其他空间实验室相比,天宫一号堪称“迷你”。
2009年底,天宫一号在风雪中进入正样研制阶段。这一年的年初,它的模型第一次通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公开亮相。
研制过程的顺利推进,让科研人员有了更多精力进行细节上的改进:用舱壁与地板的颜色差异打造天地感觉,根据人体工效学原理对舱内设施进行了设计……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航天员生活得更舒适、更惬意。
2011年6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被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弱水河畔,寄托着中国人新梦想的“天宫”静待飞天。
神八对接:首次太空之舞
喷薄而出的橘红色火焰和惊天动地的巨响,唤醒了戈壁的夜。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长征2F火箭的托举下,天宫一号向着300多公里外的浩瀚太空飞去。这一天,浩渺天际迎来了一座“中国宫”。
绕地球独舞485圈之后,天宫一号降轨进入距地面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它轻盈地转了个身,转向神舟八号即将赶来的那方——天宫的这位首个舞伴,在它升空后32天后追逐而来。
这是一场浪漫又危险的相会:高速运行的两个庞大的飞行器要在太空“牵手”。
400米,140米,30米……2011年11月3日1时35分58秒,天宫一号顺利与神舟八号“牵手”,两个飞行器开始携手遨游太空。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在绕地球共舞12天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短暂分离;14日20时整,两位舞伴再度牵手,第二次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3天后,神八飞船与天宫一号挥手作别。目送舞伴渐行渐远,从交会对接轨道回到长期运行轨道的天宫一号,继续期待着下一次太空之舞。
神九来访:家乡人快乐入住
当3名航天员鱼一样轻盈地游过实验舱舱门,天宫一号这个“太空家园”终于迎来了首批“家乡人”。他们是2012年6月18日下午从神舟九号穿舱而入的三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航天员的入驻,让天宫一号顿时有了“家”的温馨。15平方米的宽敞活动空间,也让航天员的太空之旅更加惬意。
天宫一号中的天地通话设备可以让航天员与地面进行双向的视频通话,还能在天宫一号中接收电子邮件、发送短信。忙碌的空间科学实验之余,刘洋常常为天宫一号打扫卫生,像个勤快的“管家”。值班时,她会玩玩魔方和熊猫玩偶、看看相册、编织中国结。刘旺在太空吹起了口琴,为妻子送上了生日祝福。再度飞天的景海鹏像老大哥一样,沉稳安排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的工作和生活。
6月23日,在“天宫”中迎来端午节的航天员向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度过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第二天中午,航天员从天宫“游”回飞船,刘旺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首次手控交会对接。继突破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这标志着中国完整掌握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6月28日6时许,已在组合体内累计驻留10天的航天员准备告别天宫一号。
凌晨四点多就起床忙碌的三个人,将天宫一号上的开关设置、物品摆放恢复到入住前的状态。
此前第一个进入天宫的景海鹏,在关闭舱门后最后一个离开。临别前,他对着天宫一号的摄像机郑重敬了一个军礼。
9时22分,刘旺驾驶飞船撤离天宫一号。当两个飞行器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彼此视线中,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开始了又一次的等待。
未来去向:寿命可能远超两年
在与神舟九号完成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后,天宫一号的使命暂时告一段落。
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此前曾表示,按照规划后续还应该有神舟十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但她同时指出,对于神舟十号具体任务的安排和实施时间,要等到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以后进行全面总结、对天宫一号进行全面评估以后才能最终确定。
一旦完成与神十的交会对接,设计寿命为两年的天宫一号是否将结束太空飞行?
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日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从目前天宫一号的运行情况来看,它的寿命远远不止两年。
何宇说,制约飞行器在轨寿命有三个因素:发电能力、推进剂储备和整器的设备工作情况。“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四分之一,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
其实,两年的设计寿命原本是个很高的目标。在长达两年内安全可靠运行从而支持6次交会对接,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指标。
然而,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优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启用、飞行方案规划的周密实施以及质量的严格控制,天宫一号的在轨运行呈现出喜人状态。
天宫一号的太空飞行能够延长多久?它的后续任务是否会有变化?
“一切还在设想当中。”何宇说,“不过有一点可以想象:如果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况足够好,它有可能与后续发射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共游太空。”(记者赵薇、白瑞雪、田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