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成立 渔民称出海捕鱼更有安全感
1日,距结束休渔期的还有一个月,停泊在三亚港码头的渔船仍一字排开,长长的绳索栓在港区内。船虽停着,但船员却丝毫没有怠慢:渔船上的敲打声、电焊火光随处可见。渔民们正修补船只,准备8月1日开渔后的三沙深海捕捞。对于前往三沙捕捞,渔民们信心更足——三沙市的成立,为他们提供了可靠的渔业生活保障,“今后我们出海捕鱼更有安全感了。”
条件优越 前往南沙收获颇丰
南海在中国最南端,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着渔船纷至沓来。作为离南海最近的地方——三亚港,渔船开赴南海捕捞,更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它离南沙群岛500多海里,往返仅需一周多的时间。
“去年,我们合作社有2-3艘船曾到过南沙群岛捕捞,拉回了满满的一舱鱼,收获颇丰。”提及前往南沙群岛捕鱼的经历,三亚南海合作社负责人老石高兴地说,南海海域是他们传统的捕捞场所,每年都要到那里捕捞,“这两个月恰好禁渔,我们都在休整,开渔后将视情况再次前往。”老石,是他给记者采访本上写下的“名字”,他真名叫石水德,来自广东顺德。五十多岁的老石告诉记者,从15岁开始他就跟随父亲出海捕渔,到现在已整整30个年头了,足迹遍布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记者当天来到三亚海榆合作社时,渔民们正在社里办理“渔业船舶证书”等相关船籍资料的年检等。
国务院于近日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消息,对于老石及他们的社员来说,政府将为他们提供更为可靠的渔业生活保障,渔民出海捕鱼将更加安全。老石说,在他小的时候,三亚就成立了专门从事到西沙、中沙、南沙捕鱼的公社、大队,现在的是“南海合作社”。海榆合作社则是2010年10月才成立的。“我们在这片海域进行捕捞,已经历了几代人。”老石说,三亚目前从事渔业生产生活的主要是海榆、南海这两个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都有一百多艘渔船,每艘渔船出海都载有15至16名船员,“可见,南海海域已成了三亚渔民捕鱼目的地。三沙市的成立恰在此时,让渔民们信心更足,我们希望自己的船,能畅通无阻地开到南沙群岛甚至更远的水域作业。”
做足功课 中沙捕鱼越来越安全
老石的船吨位170吨,编号为“琼三亚72012”。提及捕捞战果,老石说得最多的是中沙群岛。据老石介绍,从三亚渔港出发300多海里就可到达中沙群岛,时间仅2到3天。“社里的船一般都不会单独出去,总是三五成群一起出发,为的是一旦现到紧急状况时有个照应。”老石说,每次去之前,都要做很多的“功课”:准备够16个人至少吃20多天的蔬菜,并带上足够一周或10天的冷气,打上半个月的冰块。一年的捕捞期中,并不是每个月都能去南沙、中沙或西沙进行捕鱼作业,一般每年春节过后是最佳的捕鱼期,“我们先派二三艘船前往,如果有鱼群,船员通过无线电将信息反馈回来,再派大批船去作业。”
“半个月下来,每艘船可捕获一万斤的鱼。”老石说,在他出海捕鱼的记忆中,曾发生过一次被外国渔船侵扰的事件,那是在中沙群岛海域作业时,他们碰到了几艘十几吨位的某国渔船,但由于他们的船吨位在上百吨以上,所以那几艘小船侵扰未果后离开了事发海域。
“现在出海,特别是到南海捕鱼都有政府的执法船在巡逻,让我们的作业更加安全了。”“琼三亚72020”船长表示,三沙市的设立,将大大方便中国渔民在这些传统鱼场捕鱼作业。
船遇风险 停靠西沙群岛补给
西沙群岛是距离海南最近的岛屿,从三亚渔港出发行驶200多海里即可到达。据老石及船员们介绍,虽然平时渔船一般会在中沙群岛海域进行捕捞。但由于中沙群岛没有露出水面的岛礁停靠渔船,遇到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时,他们一般将船开回西沙群岛上的永兴岛,进行停靠避风或补给。
说起出海的风险,老石觉得没什么可怕的,祖祖辈辈都过着海上捕捞的生活,他们早已习惯了海上的风险。他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天气预报的准备率已变得很高,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风险。在他看来,海上作业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台风,但每当台风来临前,政府部门都会及时提前预报,提前通知渔民回港避风。
目前,海南省三沙市已经设立,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相关政府机构和配套设施完善后,渔民出海捕鱼将有更多的保障。
渔民琼香告诉记者,随着三沙市的成立,南海的开发与保护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开端,有渔政船、海监船的保护,他们今后到南沙捕鱼更有安全感了,“三亚跟三沙,本来就是一家嘛。”
据悉,随着永兴岛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将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海域情况,及时对渔民作业进行科学指导,并给出海捕鱼的渔船及时补给淡水、油料、食物等。对于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还能更快地进行预警,通知渔民避风。此外,永兴岛上有超市、医疗设备,渔民生病了也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苏桂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