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十六大以来中国发展历程述评:挑战十年 中国精神(2)

2012年07月11日 09:1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迎难而上促发展

  10年,一次次化解经济风险。“满怀信心,果敢从容,坚持改革,攻坚克难”,昂扬奋进、科学发展的精神让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

  不像自然灾害那样令人恐惧,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悄无声息,却也刻骨铭心。

  经济下滑,出口减少,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数增加。2008年,这一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打乱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

  这一年,中国经济增幅掉头一路向下,从一季度的超过10%,下滑到四季度的不到7%,下降的幅度令人担忧。而挑战的更严峻之处在于,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中国经济会不会被世界经济拖垮?当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从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经济体,其影响之深刻、局面之复杂,远远超过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这个有“世界加工厂”之称的经济体,能不能抵御得住外需急剧下降、大量出口企业停工的猛烈冲击?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能不能承受城镇失业人员增加、上千万农民工回乡的严酷事实?中国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势头,会不会就此戛然而止?

  应对严峻挑战,考验的是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展现的是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我们满怀信心,果敢从容——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最困难的时刻,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鼓舞全国人民树立起迎接挑战的信心。这信心来自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信心来自改革30年积累的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信心来自近年来政府在宏观调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正是因为有了信心,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共渡难关,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书写了精彩的中国答卷。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没有变。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面对猛烈的冲击,中国用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力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外需不足内需补,一方面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启动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另一方面,推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我们化“危”为“机”,科学发展——

  应对挑战,科学发展成为指导我们的精神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危”中捕“机”,化“危”为“机”,大规模刺激政策将促内需与调结构、惠民生相结合,4万亿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此后,陆续制定并实施了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期在保增长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财政对“三农”支出大幅增加,节能减排治污投入更多真金白银。近两年,又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出,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我们坚持改革,攻坚克难——

  应对挑战,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书写新的篇章。10年发展,改革依然是推动中国前进的强大动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几年间,尽管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都不宽松,但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务院首次针对民间投资发布综合性政策文件。2012年,各部委又密集推出落实国务院文件、推动民间投资的工作细则,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10年改革,我们行进在深水区,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每一步都在创新精神引领下攻坚,每一步都在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添砖加瓦。在民生领域,连续多年持续推出的改革举措,使得我国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密集的政策措施发挥效力,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

  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成就同行。中国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只是10年经济发展承受的最大一次挑战。10年间,各种挑战接连不断。从2002年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步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开始,中国经济多次经受结构失衡、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挑战。正是在应对挑战中,我们精神更加昂扬,经验更加丰富,中国经济更加成熟。

  挑战10年,黄金10年,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前进的10年。经济总量连上大台阶:2006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08年实现30万亿元,2010年又冲过了40万亿元,从2003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6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在世界经济的排位,从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突破1000美元,到2011年已经达到5414美元,中国已经跻身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盘点成就,我们可以自信地说,黄金10年,已经为顺利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盛会盛情中国风

  10年,一次次办好喜事。“为国争光、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奥运精神让中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中,总会有一些标志性重大事件,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走向。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正是具有如此历史地位的重大事件。在中国近10年来的发展道路上,这是最引人注目的两座里程碑,标记着中国成为全世界焦点的重要时刻。

  百年期盼,今朝梦圆。为了奥运会和世博会来到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付出了几代人锲而不舍的顽强努力。

  1908年,中国人就发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会、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1932年,我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了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开启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征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运动员费尽周折参加了3届奥运会,虽然竭尽全力,但从未获得一块奖牌。这也是旧中国苦难深重、积贫积弱在体育事业上的反映。

  1894年,提倡“富强救国”的广东人士郑观应,首次提出要在上海举办万国博览会。但是,在战乱频频、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办世博,只能是漫漫长夜中一个梦想。

  中国与现代奥运、世博会的不解情缘,始终与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顽强努力密切相关,始终与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紧紧伴随。当历史掀开了21世纪这一篇章,中国以全新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时,世界也理所当然选择了中国。

  奥运和世博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

  我们开放包容,共铸辉煌——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从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燃的那一刻,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光,共同分享了激情澎湃的奥运欢乐,共同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辉煌篇章。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那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里,共同的欢呼声响彻寰球。

  “给中国一个机会、世界将添一份异彩”。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超过7000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从创意无限的场馆展示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从琳琅满目的科技结晶到思想荟萃的各个论坛,在这个全球性文明盛会上,“世界智慧”和“中国之光”交相辉映。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一届世博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上海世博会的吸引力,汇聚成强烈的“世博磁场”。

  “奥运会用体育来促进和平、增进了解,具有独特的吸引力。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抓住了这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国际奥委会对此感到欣喜。”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如是评价。“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所创下的标准如此之高,以至于此后我们甚至要用几十年去达到它。”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由衷感叹。

  我们重信守诺,勇于负责——

  向全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奉献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这是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圆满而成功地兑现了诺言。

  为了履行承诺,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一张张令人赞叹的中国答卷上,凝结着各方的智慧和汗水。

  盛会的成功,来自于持续快速增强的综合国力。正是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我们高水平完成了筹办主办工作。而奥运会和世博会,也是向全世界打开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新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盛会的成功,来自于“举全国之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合力做好世博筹办工作,成为各部门各地区的自觉行动。为确保上海世博会平安举办、长三角各地、华东地区以及全国各省区市共同构筑起一道井然有序、开阖有度的安保网络。

  我们追求卓越,默默奉献——

  盛会的成功,来自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大支撑。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无不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展示。

  盛会的成功,来自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奉献。无论是从ABC开始学习英语的出租车司机,还是刻苦演练的奥运礼仪小姐;无论是讲文明讲礼貌的小学生,还是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志愿者,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奥运进社区”、“奥运进校园”、“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在奥林匹克宗旨的促进下,城市功能在改善,服务水平在升级,环境保护在推进,公民素质在提高。

  这两大盛会在中国的举行,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文明意识;活跃在奥运赛场内外的上百万志愿者、拉拉队和观众,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真诚、热情和包容的珍贵;创新作为世博会不变的灵魂,为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无数的灵感和启示。

  经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大考”的中国人,完成了从“看世界”到“融入世界”的完美转身。

  一个民族的崇高精神是需要传承接续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燎原火种;长征精神,挽救中国革命于危难中;延安精神,支撑我们夺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是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秉承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记者 皮树义 许志峰 朱剑红)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