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新社在川举办“走转改”理论研讨会

2012年07月12日 0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在川举办“走转改”理论研讨会
    中新社总编辑章新新(中)、副总编辑张明新(右)、副总编辑刘小青(左)出席研讨会。 张浪 摄
图为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傅思泉在研讨会上发言。 张浪 摄

  中新网成都7月11日电(记者刘贤)中国新闻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理论研讨会11日在成都温江区举行。中新社相关领导和总社部门及分社代表、四川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当地高校新闻界知名学者和媒体同行30余人,共同对已开展近一年的“走转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力求深化对“走转改”活动的理性认识,努力构建“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

  中新社总编辑章新新在致辞中说,中新社社委会高度重视“走转改”活动,刘北宪社长三次带队分别到广东侨乡恩平、开放前沿横琴和天津滨海新区采访调研,其他社委会成员也多次带队到沿海侨乡、边疆基层联系点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同时努力与日常采访报道相结合,其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只有实事求是,通过扎实的采访、真实的报道、平实的写作,才能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素养,切实改变新闻文风,不断确立对外报道的风格,更多地赢得受众。

  他指出,在“走转改”活动开展过程中,作为主要从事对外报道业务的中新社,逐渐形成了六个“结合”的基本经验,即“走转改”与改进对外报道方式相结合,与重大对外报道选题相结合,与提高新闻采集能力相结合,与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请(海外华文媒体)进来(回内地采访)”相结合。

  出席会议的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傅思泉表示,中新社四川分社坚持派记者深入基层,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牧区美好新生活等重大主题宣传及日常报道发挥了作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曾对四川分社的报道做出过“有时效、有特色,主题切入鲜明,篇幅短小精干,文字朴实生动,社会效果很好”的评价。傅思泉还谈起了四川与中新社的一段历史“情缘”:成立于1952年的中新社,其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社,而国际新闻社的创办人正是出生于四川内江市东兴区的范长江先生。

  “第一手的观察、采访、调研永远是无法代替的”、“农村的小故事、小变化蕴含着宏大的社会背景”、“好照片是跑出来的,来源于有深度的思考”……在会议上,中新社总编室、政文部、摄影部、视频部、《中国新闻》报、广东分社、福建分社、四川分社、新疆分社等部门和分社负责人先后发言,对“走转改”活动实践进行了经验交流。

  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新闻教育与理论专家认为,“走转改”的核心是树立群众观念,要深入基层跟老百姓沟通交流,写出“三贴近”的新闻报道,提高传媒的感染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提升新闻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对从事对外报道的媒体而言,“走转改”还能推动其树立国际品牌形象。

  《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负责人亦在会议上分享了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

  中新社副总编辑刘小青在对会议发言进行点评时指出,“走转改”的重大意义就是要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在网络化时代对新闻媒体提高采集能力、锻炼队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媒体核心价值的再塑造。中新社副总编辑张明新主持了研讨会。(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