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杨洁篪:亚太各国利益交融 应通过协商化解矛盾

2012年07月12日 15: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7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出席东亚峰会外长会并发表讲话,他表示,亚太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中国主张地区国家照顾彼此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共同构建开放、透明、平等的亚太安全架构。

  杨洁篪在就东亚峰会的发展方向时谈到,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东亚峰会应关注本地区最普遍、最重大的关切,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以便对涉及本地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重大问题切实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

  杨洁篪说,中方主张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东亚峰会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发展这一主题

  进入21世纪,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给地区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大大提升了东亚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东亚峰会的建立和发展也有赖于此。当前,亚太发展面临欧债危机突出、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等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此形势下,亚太各国应当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努力推动本地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让发展的红利惠及地区各国人民。

  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8%,是地区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为促进地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愿同地区国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推动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地区成员发展差距,实现地区普遍发展繁荣。

  ——重点推进合作

  亚太地区多样性和复杂性突出,只有尊重各国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合作,才能把多样性转化为地区发展进步的活力和动力。亚太各国应当坚持以东盟主导、循序渐进、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为特征的东亚合作方式,推动地区合作不断向前迈进。

  中方积极参与峰会确定的六大重点领域合作。中方将互联互通作为与东盟合作的重点,设立总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宣布了250亿美元信贷,支持东盟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中方愿将东盟互联互通列入峰会重点合作领域,愿继续通过中国-东盟经贸、交通、金融等合作渠道,促进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并同峰会其他各方加强沟通,逐步将互联互通拓展至整个东亚地区。

  中国同东盟、日本、韩国一道,积极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建成2400亿美元外汇储备库,强化了东亚地区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四方共同出资设立了7亿美元的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基金,将为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支持东盟提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倡议”(RCEP),愿同东盟及相关各方共同推进有关进程,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

  中方主张峰会加强在自然灾害、传染性疫病、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重点在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多年来,中国针对上述领域在10+1、10+3、ARF等机制内举办了上千个交流、培训、研讨项目,正逐步将有关合作拓展至东亚峰会框架。去年以来,中方在北京举办了东亚峰会灾后心理干预研讨会,在印尼西苏门答腊巴东市举行了东亚峰会地震应急救援联合演练。目前,中方正在积极筹办东亚峰会新能源论坛和第三届东亚峰会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中方也愿积极参与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方面的合作,并为峰会国家举办公共卫生领域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与各方一道提高本地区疾病控制能力。

  ——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亚太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同时该地区也是热点较为集中的地区,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中方主张地区国家照顾彼此安全关切,最大限度展现善意、智慧、耐心,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逐步扩大共识、消弭分歧、推进合作,共同构建开放、透明、平等的亚太安全架构。

  去年东亚峰会通过了《互利关系原则宣言》,应得到遵循和落实。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共同促进本地区稳定与繁荣。事实证明,坚持东亚峰会“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坚持推进六大重点领域合作,是符合本地区国家共同利益的。

  作为亚太大家庭中负责任的一员,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同峰会其他各方深化互信、促进合作,为建设一个和平、发展、繁荣、和谐的东亚和亚太作出更大努力。

【编辑:曹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