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称民间自测难达严谨程度
“民间自测环境好比自测气温”
广州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黄祖照表示:“以我个人的理解,民间自测是老百姓掌握信息、获取信息的诸多方式之一,很正常。这就好比天气预报,政府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是关于大区域的;老百姓更关心自己身边小区域的情况,当然可以自己拿温度计测量气温,这是对政府天气预报的一种补充,没有问题。”
对于民间的参与热情,黄祖照表示赞赏:“我们一直强调,环保不是政府的事,是全民的事业,需要全民参与。这些热心市民关注身边的环境,既是一种科普,也是全民参与的体现。”
黄祖照认为需严谨看待自测结果:“检测是一回事,对检测数据的理解是另一回事。个人自测的结果有可能跟政府的监测结果经常性地对不上,这是局部与全局的差异,很正常。市民自测,只能测一两个点,哪怕准确无误,也只能说明特定测量点在特定时间的情况。政府监测,在测量点分布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是个严谨的统计系统。短期内,民间自测很难达到这个严谨程度。”
就民间自测环保数据的现象,气候环境学专家吴兑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我非常赞赏他们的积极性,对政府的工作也是一种促进。但我必须强调,他们的检测结果只有参考价值,因为他们的仪器价格都相对便宜。比如测PM2.5的设备,一台单通道的仪器要30多万元,双通道的仪器一台高达70多万元,民间自测的设备一台却只有几万元,质量认证和业务准入缺失,性能和精确度有局限性。”
“重金属检测仪也一样,民间自测的虽然一台价格要40万元,但与官方用的设备也有几十倍的价差。无论是测电磁辐射、测PM2.5,还是测重金属,民间自测的结果都只能作为定性参考,而没有定量意义。”吴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