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斥巨资加强排水仍难解“在城市看海”尴尬
7月中旬的一轮强降雨降临武汉,让武汉多处街道出现大量积水。似乎每逢强降雨来临,“在城市看海”就会成为城市中一道无奈而又尴尬的风景。而这一现状与武汉近年来斥巨资兴建排水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原因何在?有专家直言:“目前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规划却不成熟,排水系统建设速度追不上城市建设速度。”
7月13日武汉市突降暴雨。武汉水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日从早上8时到13时,汉口暴雨不歇,日降雨量达到100毫米。该局统计部门介绍,当天11时以后,暴雨让市内排水管网几乎全灌满,市区主要积水点有24处。
该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监管处负责人认为,暴雨强度太大,是出现众多积水点的最主要原因,当日的降雨总量和强度,超出武汉排水设施设计能力近一倍,但相较一年前那场“6·18”大暴雨,积水点从当时的88个锐减到现在的24个,已经减少三分之二强。
然而,在市民心中,面对这场强降雨,武汉的排水系统仍没有改变“在城市看海”的尴尬,甚至有网友发贴称,强降雨后,“在武汉不但能看海还能看瀑布!”
面对这样的质疑,忙碌了多日的武汉水务局工作人员感觉很无奈:“武汉多数排水设施的标准为抵御一年一遇暴雨,只能保证在每小时降雨34.5毫米、日降雨100毫米以内不发生明显积水。”
武汉水务局排水处一位负责人坦承,现有的排水系统距离原本规划还有一定差距,以排水泵站为例,目前该市现有排水泵站37座,总排渍能力736.92立方米/秒,仅为规划所需的56%。泵站抽排能力不足,致使发生大暴雨时,市内的积水无法迅速排出。
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陟向记者介绍,武汉城区地势低洼,全市大多数管网是清朝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排水体系建设滞后、标准偏低、骨干排水系统不完善;同时,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原有用于渗水、蓄水的湖泊、湿地锐减,新建区域排水系统又未同步建设,加上近年来市政建设数量剧增,这些都是导致城市积水的重要原因。赵陟同时透露,十二五期间,该市排水建设拟投入资金124.7亿元。
武汉一位城市建设学家受访时认为,“现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速度追不上城市建设速度。”当城市向大都市发展、城区面积扩大到几十、几百平方公里之后,仅靠排水管网来解决内涝的旧有思路,已经不切实际。
“当暴雨超出地下水网载负时,不能及时排掉的水需暂时引到一些低洼的地方蓄积起来,然后再慢慢排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内涝的威胁。而武汉已经消失的湖泊恰恰是最好的天然蓄水池!”这位学者不无痛心地表示。(记者张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