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能进入多雨期 三条强降雨带易发地质灾害
“7·21”暴雨过后,昨日,本市又迎来主汛期第二次降水。市气象局方面表示,跟常年降雨量比较,北京有可能正在往多雨的时期转变。
2004年之后强降水增多
今年入汛以来,北京已有几次明显的降水过程。6月份,就曾出现多次强对流天气。据市气象局气候中心统计,最终6月份的总体降水比常年偏多三成。
而在今年7月21日的大暴雨中,全市有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全市水文站加气象站监测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70毫米,雨量最大的房山河北镇甚至达到460毫米。
回顾近几年会发现,北京自2004年以来,强降水越来越频繁。
无法预测何时发生变化
对此,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表示,目前判断,北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多雨的时期,“有发生这种趋势的可能”,但是,因为年份样本太少,还没法完全确定。
他介绍,判断一个时期多雨还是少雨,是跟常年的降雨量来比较的,“常年”是指过去30年。比如说北京常年平均降雨量约是580毫米,超过这个值就是多雨,相反就是少雨。目前来看,今年的降雨量是偏多,“不过,现在还处于年中,情况还不好说。”
他说,北京市五六十年代降雨频繁,处于降水偏多的时期。不过,八十年代以来,北京相对进入了少雨时期。但是,近几年,北京市的降水量有所回升。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这种多雨或少雨的时期并非“周期”。郭文利表示,北京的降雨没有完全的规律,也没有一定的周期,所以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
至于为何有可能进入多雨期,郭文利表示,原因很复杂,而大气自身具备的调节功能是原因之一。
- 追访
三条强降雨带 易发地质灾害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吕金波介绍,北京有三条强降雨带,山洪等地质灾害易发区也沿着这三条强降雨带分布。第一条强降雨带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官厅附近,为怀来盆地与北京西山的交界处;第二条是北京的山前地区,从密云一直沿北部和西南部到房山地区;第三条强降雨带是门头沟区的清水河谷地区。
吕金波说,这三条强降雨带,都是分布在山区和平原相交的地带。“一般来说,地貌的变化是由地质构造引起的,地貌发生变化的地区,山体岩石比较容易破碎,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我们的祖先在城市规划上是很有经验的。”吕金波拿北京城的定都选址举例说,北京旧城选择了地势较高的永定河洪积扇的顶部带,平均海拔约50米,加之康熙时筑长堤二百余里,使得永定河的河道向南流,因此即使永定河发生了洪水,洪水只能破坏到北京西部区域,并不能到达旧城区。
- 分析
占河道建房 加重山洪危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认为,此次拒马河的洪灾,主要还是与降水量有关。
他说,7月21日,在房山拒马河地区,降水量达到了400毫米。“这样的河流,降水量到200-300毫米很难承受。”当山区短时间发生强降水时,河道就会出现很高的洪峰,形成洪水。
他表示,我国的河流治理有一个过程。1998年大水之后,中央政府投入巨资,重点对大江大河进行了治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过去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进行冬修春修。2004年“两工”制度取消之后,中小河流治理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以来逐步加大了治理的投入。而拒马河应属于中小河流治理的范畴。
“中小河流的问题很多,河道被淤塞,行洪不畅,两旁堤防破旧,挤占河道还建了不少房子,很多都是这样的景象,现在突然来了400毫米的降雨量,加之山区段河流比降大,洪水的突发性和破坏力都很强,山洪暴发,到处就冲得乱七八糟的。”
此外,他还提到,1998年,我国制定的《防洪法》中,要求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评估制度还没有规范化地运作起来。目前,只有一些河滩地与蓄滞洪区的建设项目会考虑洪水的影响,但在其他领域的建筑项目,尤其是铁路和公路,在建设时往往对洪水的影响考虑不足。
程晓陶表示,洪水影响的评估有两方面,一是洪水对建筑项目自身安全的影响;二是建筑项目对洪水造成的影响,有的工程,可能会导致洪水路线发生转移,加重洪水危害。
路面渗水差 地上易积水
国际雨水协会前理事凌波认为,路面大量积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路面硬化造成雨水难以下渗。
凌波说,北京的路面硬化比较多,造成大量雨水无法渗入地下。“我以前在上海生活,上海的法租界用的都是石头地面,下雨的时候雨水从石头缝渗入地下。”
凌波表示,北京的人行道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更换,换上了灰色的透水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透水效果不错。而大量柏油马路则渗水性很差。“大量雨水落在柏油路面上,无法渗入,就会沿着路面汇集到桥区最底处。”凌波称,这样就会加大桥区泵站的负荷,当雨量超过桥区泵站的能力,就会发生积水。
此外,路面硬化还会造成地下水回补不足。“雨水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地下水再被抽升用作自来水水源,就会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但是由于路面硬化,本可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的大量雨水进入雨水、污水管道,被排入了河道。”
与大雨中地面一片汪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的地下水多年来水位明显下降。2010年度的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显示,2010年末本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92米,与2009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0.85米,地下水储量减少4.4亿立方米;与1980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17.68米,储量减少90.5亿立方米;与1960年比较,地下水位下降21.73米,储量减少111.3亿立方米。
2010年地下水埋深大于10米的面积为5466平方公里,较2009年增加97平方公里;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1057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分布在朝阳区的黄港、长店至顺义的米各庄一带。
- 建议
在屋顶加装雨水收集口
国际雨水协会前理事凌波建议,北京的环路等柏油马路应该考虑采用透水性比较好的材料,“这方面没有技术难题,就是在沥青中添加透水材料,增加透水性。”
另外,凌波认为,可以借鉴国外在建筑下修建蓄水池的做法。“比如日本,体育馆屋顶上有很多雨水收集口,雨水从收集口流入体育馆下的蓄水池中。”凌波说,北京的自来水水压有限,因此6层以上楼房一般都有泵站和自来水蓄水池。在新建建筑中,除了自来水蓄水池,还可建设雨水蓄水池,在屋顶建设雨水收集口以及配套管线,用于楼内冲洗马桶等用水,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可以将中水或者自来水灌入雨水蓄水池混合使用。这样不但能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公共排水设施的压力。
降低绿地高度 吸纳路面积水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姜文来认为,北京对洪水的治理应转变观念,要向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阶段转变。“洪水来临,只想到尽快把洪水泄走,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北京市内,应该充分利用绿地来防洪。“比如说,现在的绿地都是高于地面的,下雨的时候,整个绿地的水都排到路两边。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绿地降低一些,这样道路两旁的水可以排到绿地里,绿地可以吸纳一部分水,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减少城市洪水产生。”
新京报记者 金煜 饶沛 马力 实习生 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