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干部选拔考写微博要求吸引眼球 评卷人回应质疑

2012年07月26日 05: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干部选拔考试总分为150分的笔试试卷中,设置了一道10分的微博写作题,要求根据一段约1分钟的电视新闻片及300多字的解说词,撰写一条微博。

  天台县这道微博考题设定的具体评分标准是:文字生动有创意、能吸引眼球,得8分以上;平铺直叙,没有“吆喝”效果,得5分以下;超过144个字要扣分。评分标准中有两个关键词,吸引眼球、吆喝效果。

  一次严肃而正规的干部选拔考试中还要考写微博,这道要求考生写出“吆喝效果”的考题,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

  为何要设微博考题?写一条微博能考查出干部的什么能力?此次考试命题负责人、台州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郦森迪在微博上说,将写微博作为考题之一是出于两个目的:微博是学习、交流信息的平台,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用微博;微博要求控制在140个字以内,语言必须精炼、生动,它是考查文字表达能力的手段。

  微博写作题的直接评卷人、台州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办公室主任陈永渊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微博在天台县领导干部里的普及率比较高,微博应用氛围浓,因此,考查微博写作是‘因地制宜’,维护干部用微博、写微博的大环境。”

  陈永渊认为,微博考题的设置是考核干部网络行政能力的新手段。“天台县委相关领导开通微博后,原来网上对天台县负面评价居多的情况发生‘逆转’,变为基本上是正面评价,所以在微博的应用上,该县是一个成功范例。之前群众有牢骚,但没有与领导干部沟通的渠道,微博的开通使沟通渠道变得畅通,大家可以随时了解领导在做什么、政府各个部门在做什么。”

  在干部选拔考试中考微博写作是天台县的新举措,但是将网络使用能力纳入官员水平的考核并非台州首创:今年6月底,广东省考核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上网水平,内容包括发邮件、看微博、上QQ、回复网友问题、进行视频对话等。此外,还有地方党校专门开设微博课程。

  “天台县的做法总的来讲是值得肯定的,今天的公务员和政府管理者必须要学会新的传播和沟通手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天台县微博考题评分标准中有两个关键词,吸引眼球和吆喝效果。对此,有网友质疑,“为何干部选拔考试要博取眼球和吆喝,是不是有作秀的嫌疑”?

  “这个标准符合微博传播的特点,如果一条微博文字没有创新、没有吸引眼球的地方,它就起不到传播的效果。微博写作要求干部说白话、说精炼的话,不要写套话、官话。写微博与读书、看报、演讲一样,是一个基本功。受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别人就得听什么。”陈永渊说。

  喻国明认为,这样的评分标准有可取之处。“对于政府而言,现在能够吸引百姓的注意力很不容易,吸引注意力本身其实是社会管理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注意力和议程设置能力,社会影响和社会管理都谈不上。”

  不过,考试结果并不令命题人满意。评分结果显示,在这道总值10分的微博写作题中,除3份空白卷之外,最高得9分,最差得4分,平均约为6.5分,达到8分以上的考生占总体的10%左右。

  陈永渊解释,“这道题得分一般在6至7分,所以考生会不会用微博,并不会导致考试成绩差距过大,也并不影响最终选拔结果。这对考生来说,基本上是公平的,考题本身的设置也达到了引导作用。”

  “微博考题考验了官员如何在明确自身定位、明确政府权威性的基础上,妥善地处理和应对公众的信息需求、社会心态以及舆论环境。”评价指标设置要客观和全面,不能一味地强调内部的宣传口径,也不能单方面追求市场效益和眼球效应,要兼顾政府的权威性和社会的公共效应、眼球效应,发挥好考试本身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唐钧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不过,在肯定天台县微博考题的同时,也有专家认为,网络使用能力纳入干部考核,是地方为适应新形势而进行的人事选拔探索,但是这种探索更多只是考核手段的微小调整,实际作用不能被夸大。

  “我国有些新闻发言人,基本专业知识、发言技巧其实都有,但为什么还是遭到老百姓的反感,不是在技术上出了问题,而是基本态度和立场有问题。微博成为考题只是技术性的行政考核手段调整,政府管理体制和官员考评机制的改革更为重要。”喻国明说。

  实习生 孙翠翠 本报记者 陈璇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