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称四级党委换届彰显中共选人用人鲜明导向

2012年07月30日 16: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共中央组织部30日宣布,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工作已经完成。这项工作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应换届的374个市(州)、2789个县(市、区、旗)、33368个乡镇党委,历时20个月。

  此间接受采访的党建专家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执政党整体性的“新老交替”,无疑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观察中共选人用人导向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次换届,选出新一届省(区、市)党委常委404人,平均年龄54岁,50岁以下105人;大学以上学历398人,其中研究生290人。在新一届市、县党委常委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0%、90.6%。

  “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届省级党委班子中,50年代的干部成为主体,大学本科成为普遍学历,这表明中共坚定不移推进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保持干部队伍的生命力和活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提名的省(区、市)党委常委中,担任过市县党政正职的占63%,具有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任职经历的占42.5%,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6%。

  在新一届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7%、66.1%。市党政正职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66.8%,县委书记具有县级领导班子或乡镇领导工作经历的占86.4%。

  汪玉凯指出,近年来,中共选人用人日益体现出重视基层的导向。这次党委换届中,这种导向更加鲜明,尤其是重视党政一把手在基层关键岗位上的任职经历。新一届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文化素养较高,了解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中央组织部的分析显示,通过这次党委换届,一大批熟悉党务工作、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了省、市、县各级的领导班子。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密切党群关系,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共面临的重要考验。从这次党委换届可以看出,中共更加看重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是选人用人思路上的一个显著变化。

  中央组织部介绍说,这次党委换届把德的考核放在首位,积极探索考察干部德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干部德考核准、考察实。突出考核科学发展实绩,防止简单把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注重考核廉洁自律情况,切实防止“带病提拔”、“带病提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中共近年来特别强调的选人用人标准。党委换届中,更加关注对干部的德、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的考核,有助于提升选人用人的成功率和党员群众的公认度。”汪玉凯分析说。

  纵观这次四级党委换届,中共积极运用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熟举措,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分析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可以发现,省级党委班子成员中交流干部占到了50.3%,市、县、乡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基本实现交流任职。同时,不少地方采取了公开选拔等竞争性选拔方式,集中选拔了一批优秀干部,储备了一批年轻干部、女干部等结构需要的人选。

  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这次党委换届扩大了干部考察中的民主:对新班子人选进行了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对现任班子成员进行了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普遍采取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考察公示、实绩分析、实地考察、延伸考察等方法。

  在选举过程中,提高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其中,省(区、市)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差额比例由上次换届的平均11.3%提高到11.9%;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差额比例平均为14.9%,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差额比例平均为11.3%。

  “这次党委换届,从扩大干部交流到实行竞争性选拔,从民主推荐考察到扩大差额比例,中共在选人用人方面稳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步伐,呈现出新形象、新气象。”汪玉凯评价说。

  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从省区市党代会代表民主测评情况看,认为本地换届选举风气“很好”的占94.1%,“好”的占5.4%;2011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选人用人公信度比上年提高了3.73分。(记者 周英峰)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