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面临再择业 乡村工作经历能加多少分?(2)
即使是小事也能让企业刮目相看
让郑捷获得面试官好感的不是他的毕业院校或者专业背景,而是在村里干的一些小事情。事实上,郑捷觉得自己也没做过什么大事情。
以前也有过工作经历的郑捷形容后来的村官工作“跟曾经的工作完全不一样”,因为在村里要“经常接触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事”,而这些在普通的办公室工作中是没有机会经历的。
在村里,郑捷并没有具体的工作,给村民发粮食补贴、收水费、为村民填表格等这些琐碎小事都会落在他的头上,甚至像计划生育等工作这个年轻的男村官也会跟着做。
他碰到的最大的事情也许也就是村子旁边的森林起火,自己要参与组织救援。
那一天,正在办公室里的郑捷经历了一次高效率的灭火活动。发现火情时,他和其他镇村干部一起立刻组织所有男性村民上山扑火,然后通知森林消防队,上报信息。不到一个小时,那场火就在这样有序的组织之下被扑灭了。
“如果我不做大学生村官,碰到这样的事情,我可能就蒙了。”但是这些突发性的“小事情”做多了,郑捷的应变能力也开始增强,再碰到什么事情,都不会手足无措了。
山东省东平县州城街道2008级大学生村官、如今已经在银行工作的黄海亮也觉得,在村里自己没做过什么大事,日常性和辅助性的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不过,他觉得无足轻重的那些琐碎工作在他择业时还是给他加了分。
在村里修路做路面硬化时,黄海亮几乎每天都跟着其他村干部在外面搞丈量、做绿化,因为涉及村民利益,丈量工作要做得格外仔细。碰到村民有问题时,他还要充当说客,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
“比如,有的村民要求把路修到自家门口,有的村民会觉得多占了自己的耕地。”每每碰到这样的事,黄海亮都会忙不迭地去沟通。
就是在做这些小事情的磨炼中,面试官也看出了黄海亮突出于同龄人的优点,“不是知识有多丰富,而是在与人打交道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会更成熟”。
只要在基层有收获,就不用惧怕再择业
曾在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罗庄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刘荣刚,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在村官工作期满后会找不到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在村里学到的东西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一项拆迁工作就让他受益匪浅。
刚到村里没多久的刘荣刚就碰上了拆迁。一开始,跟村民不熟的他总是跟在老会计后头做些拆迁补贴等方面的工作。流程熟了,刘荣刚也开始单独介入这项工作。
“先找小组长沟通,了解村民的底线、诉求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然后再让小组长带着去做村民工作。”见惯了其他村干部的处理方式,刘荣刚也有了一些心得。
有时候,他也会碰到难缠的问题。
有一次,在做一个老党员的工作时,他就遭遇了“顽强的抵抗”。“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配合”。
在听不进劝说时,这个“钉子户”甚至还用放狗咬人的方式,试图吓退这些说客。不过刘荣刚并没有放弃,几天之后,他找了这个老党员比较敬畏的一个亲戚再次登门。经过几次耐心的说服和这位亲戚做工作,老人终于想通了。
“要耐心,勤跑,还要找对人。”在拆迁工作中,刘荣刚前后做了100多户村民的工作,对于如何与群众打交道,他已经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如今已经在中国电信溧阳分公司工作的刘荣刚,仍然是在与基层的群众打交道,村官工作的工作方法他也仍然用得上,而这也是他当初面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结三年的村官基层生活,郑捷感觉收获颇丰。他觉得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学到东西了。
郑捷也曾接触过一些“有空就打打牌、聊聊天”混日子的大学生村官,这种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让他担忧,“如果在农村就是混三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学,这样的人肯定什么单位都不愿意要啊”。
郑捷不愿意这样混日子,三年的村官生活,他几乎每天都让自己处于工作状态,不管是个别村民的小事情,还是全村的大事,他都会去积极参与,动脑筋,想办法。
“就是希望当再次择业的时候,我能够拿得出东西,我能告诉别人自己曾做过什么,学到了什么。”郑捷说。 本报记者 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