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交部:不让黄岩岛等问题干扰中国-东盟关系大局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05日 17:2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推动中国-东盟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就中国-东盟关系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5日就中国-东盟关系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傅莹表示,中方将同东盟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使中国-东盟合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可持续发展,造福于本地区人民,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中国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超过20年,中方多次表示中国-东盟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这种互利共赢体现在哪些方面?

  傅莹:自1991年中国-东盟开启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友好合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2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同东盟始终坚持睦邻友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

  双方的政治关系不断提升。在东盟的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今年中国在雅加达设立了常驻东盟使团,并派遣杨秀萍担任常驻大使,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同东盟的机制化联系。

  双方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建立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20多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圆满完成了第一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双方共同打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中心等友好交流合作平台。

  双方社会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11年双方人员往来达1363万人次,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达5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留学生达7万人。双方正努力实现2015年人员往来1500万人次,2020年互派留学生各10万人的目标。双方还共同应对了两场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自然灾害、跨界传染病等重大挑战。

  中国始终坚持与东盟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在保持自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东盟一体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国相继设立了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通过实施中国-东盟粮食生产能力综合提升计划等帮助东盟实现粮食安全。迄今中国已为东盟国家进行了数万人次的培训。同时,东盟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扩大在华投资,还建立了一批工业园区。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为双方人民带来了福祉,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也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成为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记者:今年是中国同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贸进程10周年,双方经贸关系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展,中国将采取哪些举措同东盟共同应对危机,维护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傅莹: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程中,经贸合作成果尤为显著。双方贸易额已从1991年的不足10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3628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对双方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相互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也取得长足进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2011年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85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投资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到151亿美元。近年来,双方经贸合作正在向高新科技、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领域迈进。

  1997年,中国同东盟同舟共济共同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维护地区经济金融稳定作出了贡献。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支持东盟以及本地区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包括设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提供250亿美元信贷支持等。双方还共同推动签署了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并努力提高其有效性。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对本地区的影响日益突出。中国将一如既往,本着同舟共济、互惠互利的精神,与东盟共同完善自贸区建设,落实各项自贸区协议,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积极挖掘域内市场需求,扩大相互投资。中国还将通过向东盟国家派遣经贸促进团,在南宁、义乌设立东盟商品展示中心等举措,加大自东盟的进口。

  即将于今年9月21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将根据当前形势和中国-东盟合作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东盟国家的资源、产业特点,突出东盟国家品牌企业和特色商品,开展一系列经贸促进活动。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