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大秘书长谈读《李鹏论宏观经济》感想(3)
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李鹏同志在国务院工作期间,始终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他提出,要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认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把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
1991年1月,李鹏同志前往天津考察。他考察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沽新港、天津机场改造工程、天津新火车站、天津大港电厂等基础设施,以及天津石化公司、中外合资津英纺织厂、天津无缝钢管工程、天津微型汽车厂、天津自行车厂和天津第五棉纺织厂等企业。李鹏同志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同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倾听了他们的建议。
李鹏同志在座谈会上就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益提出了八点意见:要把提高企业效益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要逐步建立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按照市场需要从事生产经营,不仅要生产出适销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要善于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开发出新产品;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条件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在增强企业活力这一问题上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国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靠企业自己振奋精神、挖掘潜力,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经营管理和技术的进步;建立企业技术后方,搞好新产品开发;加强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依靠和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政治优势。
1994年5月,李鹏同志来到江苏,考察了连云港港务局、扬州通运集装箱有限公司、扬州客车制造厂、镇江江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他在考察时指出,有人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划等号,这是没有根据的。我国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办得是好的,这些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产品适销对路,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但也要看到,在深化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也有些企业程度不同地遇到一些困难,经济效益低,这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我们既要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充满信心,也要重视国有大中型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面向市场,使产品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要重视销售,积极开拓市场;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好机制;要重视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在发展方面要重视合理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
1995年2月,李鹏同志到福建考察,详细了解了泉州市属37家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后扭亏增盈的情况,并在听取福建省委省政府汇报后肯定了泉州经验。他指出,实践证明,搞好企业,关键是转变企业机制,要使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要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拓宽产品结构的调整余地,形成优势互补;要妥善处理企业富余人员,尽力做好安置工作;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竞争力。
1996年10月,李鹏同志来到广西,考察了柳州微型汽车厂、两面针牙膏厂、水力发电设备厂和南宁铝厂等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调研。考察期间两次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详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着重了解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市场需求、职工收入的情况,以及企业深化改革的情况。李鹏同志在座谈时说,实践证明,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的方针是正确的。对于那些目前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今后要实行分级责任制,谁的企业就谁负责扭亏。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国有企业,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要有适销对路的好产品,但关键的一条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企业发展生产,不能盲目追求速度,重要的是坚持两个根本性转变,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1997年6月,李鹏同志考察四川时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抓大放小。搞好国有企业并非一日之功,企业的发展与盈亏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正视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振兴之路。一些试点企业集团通过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建立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走集团化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李鹏同志在国务院工作期间,提出了很多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见,并积极组织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付出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