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共执政能力建设十年:民生为重 水平不断提升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16日 13: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实践中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历史使命能否实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阔步前进。

  执政理念与时俱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着力实践对执政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规律性、科学性探索

  十年前,由于上游造纸企业污染,渭河里的鱼虾几乎绝迹。现如今,家住渭河河畔的陕西省潼关县四知村渔民郭新安又重新拾起了渔网开始捕鱼。

  “如今的河水清澈得很,鱼虾又回来啦!”说起渭河的变化,年近50岁的老郭高兴得像个孩子。

  “又好又快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对发展理念的新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新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并深化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一系列执政理念,使党在领导广大人民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指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与此同时,世情、国情、党情不断深刻变化,既面临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重大灾害等种种内部难题,也面临国际竞争、金融危机等外部巨大压力,国际国内形势交织,执政环境更加复杂。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也更加突出地摆在全党面前……

  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民主富强、如何实现伟大复兴?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历史性命题,更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也从不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2003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目标;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丰富多样的执政理论创新成果,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我们在新时期、新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给出了有力的回答。”国家行政学院马庆钰教授说。

  回首十年,每一次执政理念的创新,都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得到繁荣发展,同时我们也成功应对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

  回首十年,每一次执政理念的升华,都与群众心心相印,贯穿于“以人为本”的执政实践中。每一项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向群众问计、向群众请教的结果;每一份民生答卷,都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