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直面世界变局 在国际舞台作用日益凸显
新世纪的最初十年尚未远去,国际形势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恐怖袭击、金融风暴、区域动荡、发展难题……构成了一个和平与动荡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世界。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作为国力日益增强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奔走于热点地区,活跃于多边场合,谋合作、求发展、促改革,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积极、建设性、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实践证明,中国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经济实力的上升,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日深,并没有改变中国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坚守。中国谋求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
正是在这“变”与“不变”之间,中国外交得以不断充实、发展、完善,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与赞誉。
变局·促和
2011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动荡席卷中东地区,百日之内即波及埃及、摩洛哥、科威特、阿曼、叙利亚等多个国家。在化解危机的努力中,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尊重当事国的主权和人民选择,始终是中国最为关切的问题。
在当前最受关注的叙利亚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始终如一。自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强行推动涉叙议案的表决,中国三次投下否决票。面对外界质疑,中国坦然回应:此举无关私利,只为公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中国从不干涉内政角度出发行使否决权,与此同时,中国也非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而是提出六点建议,致力推动政治进程。中国的原则从来都是尊重国家主权和人民选择。
阿曼《祖国报》一针见血:如果没有欧美国家和媒体肆无忌惮的鼓噪和煽动,叙利亚正在发生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本可避免。“事实上,叙利亚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各方拿出足够的诚意进行谈判,一味的打压和偏袒只会埋没来自叙民间的声音,”埃及前外交部长助理哈尼·海勒夫对新华社记者说。他认为,中国政府始终强调通过政治对话解决纷争,呼吁国际社会尊重民众的利益和选择,这一立场对解决叙利亚问题“至关重要”。
针对外界关于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交恶”的杂音,阿盟前驻华大使萨基特的反驳足以说明一切:“中国拒绝外来干涉、支持安南调解努力的立场,阿拉伯国家爱好和平的力量都看在眼里。双方的传统友好关系不会因此改变。”
在中东变局中奔走斡旋,在南北苏丹问题上,中国也扮演着促和者的角色。
今年7月18日,一架搭载中国维和部队的联合国包机从济南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赴苏丹达尔富尔任务区。这已是中国向该地区派出的第七批维和人员。在苏丹和南苏丹,无论是石油重镇阿卜耶伊、冲突焦点南科尔多凡,还是长期热点达尔富尔,都能看到浅蓝色的中国维和人员警服。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同时与南北苏丹保持对话和交往的国家,中国在防范两国矛盾演变成全面战争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肯尼亚国际经济大学讲师格里森·伊奇亚拉说。
苏丹喀土穆大学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哈立德·阿卜杜拉·达拉尔则从中国的苏丹政策中读到了这样的讯息:中国关注世界和平,支持共同发展和各种文明间的和谐共存,反对暴力、战争和霸权主义。
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非洲的刚果(金)、利比里亚,在拉美的海地,在亚洲的东帝汶、柬埔寨,中国维和人员的身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过往商船护航。截至目前,先后有12批护航编队参加护航任务,安全护送474批共4727艘中外船舶。
此外,在众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也在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力促六方会谈,维护地区战略安全;在伊朗核问题上坚持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为陷入僵局的谈判带来希望;在阿富汗重建中积极参与,全力支持该国实现发展……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