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哈市塌桥:客观披露合理解释,方可获百姓认同

2012年08月26日 15:5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24日早晨,哈尔滨市一座通车不到一年的大型跨江桥的引桥坍塌,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市民和网民对工程质量质疑不绝于耳,政府新闻发布会却在声称“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的同时,强调是四辆超载货车同时行驶造成连续钢混叠合梁侧滑,四辆重载货车侧翻。

  当地政府发言和网上舆论关于是“车太重”还是“桥太脆”的对立状态,已经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大桥已经坍塌,信息发布这个连接政府与百姓的“心桥”不能再塌了。

  24日上午11时许,距离事故发生5个多小时,哈尔滨市就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情况,反应速度值得肯定。但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通报就倾向性明显地表示是重型货车超载行驶造成桥梁侧滑,并在随后采访中表示“可能涉及严重超载”,引起网上一片哗然。网民提出,车辆可能严重超载,但只能是事故诱因,一座竣工通车时高调宣布的百年大桥,一座可满足高峰期每小时9800辆机动车通行的特大桥梁,其引桥却在四辆超载大货车的车轮下倒下,不能不让人质疑其脆弱性。

  人们的目光投向事件主体的双方,一是货车,另一个是大桥。国家有关部门认为大桥“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地方政府发言时却指向超载的货车,难以服众。更有意思的是,重型货车超载造成桥梁侧滑的信息发布之前,公众已经“猜到”这个结果。因为此前其他地方多个桥梁和道路事故的原因都首先指向车辆超载,但都没有从技术上说服百姓,而是落下政府部门推脱责任、转移舆论焦点的嫌疑。

  从高铁出轨到煤矿矿难,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已多次成为事件的焦点,有的甚至超过事件本身成为一时的新闻热点。究其原因,还是在发布事故信息时不考虑公众感受,仅从自身“需要”出发去做对己有利的解释。其实,只有坚持客观全面的原则,才能产生权威、可信的结论。只要假设一下自己走下台来做一个普通人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客观披露,合理解释,就可以获得百姓认同、社会理解。如果只说其一,不说其二,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就会让人们质疑发布主体的公正性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

  一项造福大众的工程出现事故,信息发布应给公众一些合情合理的解释,让逝者、伤者和家属获得安抚,建立起连接政府与公众的一座“心桥”。大桥已经坍塌,这座“心桥”不能再塌。

【编辑:吴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