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称中国改革重点应弥补社会五大缺失
中新网9月14日电 今日,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发布。蓝皮书指出,中国逐步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根本性的矛盾和一些新出现的问题相互交织、集中凸显。目前改革的重点在于弥补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中产阶层、社会主体等五大缺失。
今天下午,以“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城市论坛2012年年会北京开幕。在论坛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正式发布。
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逐步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根本性的矛盾和一些新出现的问题相互交织、集中凸显。要想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蓝皮书称,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弥补中国社会的五大缺失。
一是弥补中产阶层的缺失。蓝皮书称,只有通过扩大中产阶层队伍,才能让社会发展稳定有活力。打破垄断,解决分配不公,缩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改革乃至政治改革的方向。
二是弥补社会主体的缺失。蓝皮书称,当前社会改革普遍缺乏主体。每一个改革创新的结果都是政府机构的膨胀。社会空间的减少,政府的权限、权力的日益扩大,使得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解决没有相应的“缓冲地带”,使得各种矛盾都集中到了政府。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就应该交给社会,政府的职能要真正向创造和谐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强化公共服务、优化治理结构、建设公民社会、维护社会公平转变。
三是弥补制度的缺失。当前加强社会管理之所以困难重重,从表面上看是管理失范的原因,但究其根源,却在于一系列体制机制的缺失。社会管理创新迫切需要建立完善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法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的民意诉求机制、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敏捷的安全预警机制等,从体制及上解决社会管理滞后问题。
四是弥补信仰的缺失。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价值迷茫、道德失范、自律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削弱了开展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当一个人不相信政府、不相信法律、不相信信仰、不相信道德的时候,人的精神支柱里就只剩下暴力,这也是当前社会暴力事件频发的主要因素。以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突破口来重新唤起人们的信仰,成为社会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弥补权威的缺失。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由于权威的缺失,使得传统的社会治理结构逐步瓦解,而新的社会治理结构却迟迟没有建立起来。权威的背后就是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推动政府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大政府”向“大社会”转变,从“善政”向“善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