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不平坦战略机遇期 将发展导入更科学轨道(7)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目标和要求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要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来之不易的成果,更要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争取更大国家利益。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谋划未来五年的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就是要把被实践已经证明了是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表明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速度、更大的规模,而在于下更大的功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纲挈领带动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主线,反映出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彰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行动将更加自觉坚定。
在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目标和要求。“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议》勾画的“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催人奋进。有理由相信,新的五年,我们一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这是《建议》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些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失时机在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实现新的突破。2009年、2010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在新疆正式启动;6月19日,央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2011年,资源税改革从试点向全国全面推开,出台电价改革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深化增值税改革试点……这都为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欧债危机却愈演愈烈。从国内的经济形势看,进入2010年7月份后,控物价又成热点,特别是10月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新高。进入2011年,中央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8月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这一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代了两年来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利进一步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同时,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
2012年,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8年来首次把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从8%左右下调至7.5%,更加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第二季度,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又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但行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我们信心十足。因为我们走的这条经济发展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与时俱进的历史创造过程。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