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给世界增加新范式(3)
大国合作贵在互利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命运休戚与共,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和结盟对抗,才能推动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对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意义重大。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实践代替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日益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在大国关系甚至在中国的整个外交格局中,中美关系都处于关键地位。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必须以新的理念缩小和正确处理分歧,寻找和扩大两国利益汇合点。
2006年,胡锦涛在就任国家主席后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他在华盛顿提出:“我们应该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定发展。”发展互利共赢成为了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着力点。
中美关系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保持了总体上的稳定与发展。2009年11月17日,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历史上首位执政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之后,两国元首在不到2年时间里7次会晤并实现互访。双方成功举行两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建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两国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中美关系沿着积极合作全面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两国领导人从几年难得一次会晤,发展到一年多次相见,经常互通电话、互致信函,沟通空前频繁、联系日益密切。
2011年1月18日,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他自2003年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第六次踏上美利坚的土地。这次访问中,中美两国发表了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第三份联合声明,明确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框架,有效提升了中美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互利共赢仍然是主要的指导方针。2009年胡锦涛访俄期间发表演讲强调:“我们要坚持互利双赢,夯实中俄关系经济基础。我们要保持并继续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的积极态势,探索合作新途径新方式,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深化两国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向前发展。
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中国强调的依然是共赢、互惠。2003年,胡锦涛会见欧盟领导人时就指出:“愿意按照平等协商、互利双赢的精神推动双方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欧之间的合作、互利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对欧洲的援助更是充分体现了互利共赢思维方式的魅力。
当前,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日之间有着历史恩怨和现实纠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拓展、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08年,胡锦涛访日期间,同福田首相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就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确定了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框架。
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互利共赢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而把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为发展同各大国关系的着力点,巩固和发展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推动构筑总体稳定、相对均衡、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也成为了中国处理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