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商报:“景区门票”里的权利重申

2012年09月24日 15:2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传来80家景区门票降价的好消息,可有人质疑,首批降价名单上几乎全是名不见经传的冷门景区,一时间引发热议。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环境处副处长吴波表示,降价景点不久还会公布第二批,将使4A 级以上景区达百余家,降价含金量并不低。(见本报今日A5版)“金假”将临,针对景区门票的各式讨论,又一次循例而至。其实,基于长久的“论辩”铺垫,此事上的是是非非,本无异议。唯一无奈的是,公众“排斥涨价”的意见共识,却极少可能转变成景点自觉的降价行动。即便几天前,“80家景区门票下调”消息曝出,也最终被证明是,冷门景点“打折换促销”的营销伎俩。人们期待,新一批景点降价不再“镜花水月”。

  公平来说,数十家二线景区下调票价,也并非全无价值:那些本地的、短线出行的市民,多多少少会因此获益。但根本上,黄金周游客流的主要部分,即众多的跨区域、长线出行的游客,几乎与此轮“降价潮”,毫无利益关联。众所周知,国人旅行的特点仍是从大流、驱热点——每到一地,必驾临地标、代表式景点,拍照怡情、购物留念……

  冷门景点降价意义寥寥,一方面由于它们的资源品质、浏览价值确实有限;另一方面,也因为国人内心,仍深深信仰“不到XX,便不算来过”的“签到”逻辑——宁愿在人山人海中挣扎前行,也无意经历小众、个性化的旅行体验。在此语境下,只会铸成著名景点高烧不退,二线景点乏人问津的现状。凡此格局,已非价格杠杆可以改变和逆转。“到地标签到”的文化心理,以及僵硬单一的休假模式,注定了民众出游选择有限,也根本上导致了景区票价居高。价格取决于需求,当一再提价后,“名山胜迹”依旧人满为患,有何理由不继续涨?事实上,除了舆论非议,就生存处境来说,它们没有任何升级盈利模式的压力!民众对著名景点的追捧,恰是它们敢于“飙高价”的底气所在。发改委方面称,降低门票价格就是利用价格杠杆改变当下只涨不跌的局面。但在旺盛的人气面前,这个杠杆能否扛得住景区假日捞金的冲动,还很难说。倘若将景区视作商品,依照市场的思维,奢望热门景区降价,当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发改委打压,其冲动仍在。问题在于,“景区”并非商品,就产权归属来说,多数“景区”乃全民所属。圈墙售票,将景观属地化,正义性何在?在景区票价之辩中,两个前提不该模糊:其一,国民有接触国之自然、人文资源的权利,简化说来,即低成本旅行权;另一方面,作为公共资源的景区,其收益除必要留存,理当交还全民共享。

  所以,关于景区门票的争吵,与其说是市场内供求双方的博弈,不若视作民众在地方治理者面前的权利重申。(然玉)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