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华时报:改善北京交通也是社会公众的事

2012年09月28日 08:2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改善北京交通,首先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应看到,改善交通也是社会公众的事,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交通出行的快乐指数。

  双节将至,交通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在免费通行的“十一”期间,全市收费公路日均流量将达到155万车次。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要堵5小时以上。其中上午时段出京方向易堵,下午堵车集中在进京方向。最拥堵的两天分别是9月30日和10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出行提示信息,期待市民作出理性的出行选择,引导市民尽量绿色出行,自驾者错峰避“堵”出行。

  应当指出,从标与本两个层面改善北京交通,首先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应看到,改善交通也是社会公众的事,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交通出行的快乐指数。尤其是大多数人在同一时段驾车出行时,每个人作出便利自己的选择,必然会导致出行对每个人都不便利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性考量”比单纯的“便利考量”更应成为特大城市人出行的价值天平。

  这种“理性考量”更多的是基于“避害”。作为理性的人,尤其是在节假日,闲适的心情,构成了节假日快乐指数的关键。任何影响这个快乐指数的物与事,都会主动去规避。显然,如果节假日出现交通极度拥堵,好的心情,都可能被破坏,陡增烦恼。简言之,我们因为怕堵,所以就不去做添堵的人。

  “避害”与“便利”,尽管都是对切身利益的主张,但由于理性考量的基点不同,结果就大不相同。“避害”的基点比“便利”更低,所获却往往会更好。因而每个人作出避害的选择,最终可能会带来对每个人都便利的结局,反而使公共利益得到最大程度实现。

  这里的原因就在于,因为想避害,人们就愿意“让度”一定程度的便利。拥有让度空间的人,其选择的自由度就比较大。比如,能绿色出行、公交出行的,就不驾车。弹性上下班的,就错峰驾车。这种让度,在客观上是对没有让度空间的人的一种理解与奉献,比如接送孩子上下学、必须按时上下班的人,会因此而得益。这种避害的选择,也在客观上反而成就了“公德”,即尽可能让度自己便利,来成就他人的便利。

  中秋、国庆双节,又逢高速首次免费通行,人们出行的意愿会空前增加。本着“避害”心理,本着节假日心情舒畅要紧的原则,每个人不妨进行更多理性考量,选择出行的文明、安全、绿色、错峰。如此,节假日才成为每个人真正的福音。(岳中云)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