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年黄金周网络热词 旅游公德引热议
这个长假,注定不寻常。“加长版”黄金周,又遇高速公路首次对小型客车免费放行,扎堆出游导致的连锁反应让高高兴兴出行的人们有些措手不及。这个长假,无锡老人晒出了54年的国庆账单,“你幸福吗”成为热门话题。通过电脑、手机,上亿网友在微博上吐槽讨论,有欢欣,有埋怨,有无奈,也有思考。
热词一:免费添堵
新闻事实:在许多私家车主的热切盼望中,高速免费如约而至,粗略估计有超过7.4亿人出行。仅长假首日,我省境内车流量就达260万辆,远超过春运。免费政策为出行的私家车主省下了过路过桥费,但长假头两日也引发了多地的高速大拥堵。好在从4日中午起,对免费放行的车辆改为不再发卡,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状况。
微博热议:
@新闻哥:俗话说,堵车不堵心,你有他们淡定吗?遛狗、踢毽子、做广播体操、打网球、扭秧歌这些不是发生在别处,而是在高速上。
@新闻晨报:网友“众星共之”调侃道,宅在家里才是对长假的最大贡献,不难为交警,不难为清洁工,不难为保险公司,不难为汽油资源,更不难为高速不收费了还要发卡收卡的收费员们。还有网友抱怨,过路费免50油费多了100。
记者点评:对小型车辆免费放行,体现了利民惠民的初衷,但如果考虑不周,就难以达到预期中的“多赢”。长假中,车主们的“买路成本”大为降低,但被堵的“时间成本”却大幅上升。如何从民生、市场等多角度完善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将好事办好,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的智慧。免费并不意味着免责,对于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人们期待更高质量的服务。
热词二:爆棚+暴涨
新闻事实:长假中,多地景区出现客流“井喷”。故宫单日客流量达18.2万,远超历史纪录;2日晚,上万游客被困华山山顶,发生打斗事件;5天里,南京中山陵景区接待游客近百万人创历史新高……远超过接待极限的人数令景区“崩溃”,而借节涨价、宰客的事件也时有耳闻。
微博热议:
@南京微吧:大梅沙海滩人多得看不到沙子;西湖见人不见桥;黄山游客爆满;九寨沟深夜12点赴沟道路纹丝不动;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
@创业基金会:疯狂的十一,炒面“炒”到165块一碗;丽江地铺200元一个;华山的旅馆一个床位1000多,帐篷600,睡袋100……你经历价格暴涨了吗?
记者点评:明知人流多,为何游客偏向景区行?“假日渴求”的背后,是大多数人难以自主休假的无奈。出游的窗口期有限,预订消费的习惯尚未形成、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都是导致景区爆棚的原因。而从制度层面的“泄洪”才是关键。有专家透露,《国民休闲纲要》已起草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带薪休假、允许地方政府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等。与此同时,政府在长假设置、交通管理等方面应有更多作为,对唯利是图的商家更应监管、处罚到位。
热词三:旅游公德
新闻事实:国庆当天,460名清洁工值守天安门,扫出8吨垃圾;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中山陵景区1日扫出了60吨垃圾,比去年翻了一番。尽管存在出游人数激增等客观原因,网友还是纷纷呼唤游客公德心的回归。
微博热议:
@新快报:早上7点50分左右,八达岭长城上的保洁员已经全部到岗。他们每走30厘米就要弯腰捡垃圾一次,保洁员每人负责2400米,一天最少要弯腰8000次。
@成都商报:有网友发微博称,路过长沙韶山北路省委招待所附近,看到路边有位环卫工大叔正在打点滴,点滴瓶就挂在树干上。看到之后,大概谁都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
记者点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游客也都是风景的一部分。垃圾成堆、秩序混乱、人群嘈杂,这些本不该是景区里的“风景”。有人说,一个缺乏公德心与环保意识的群体,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也算不上是合格的现代公民。中国已经是公认的旅游大国,旅游需要有钱、有闲,当两者都已不成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希望旅客们出门时带上一份公德心。
热词四:国庆账单
新闻事实:1年前的国庆,你买了些啥?10年前的国庆,你花了多少钱?而50多年前的国庆,开销又是多少呢?估计就没几个人能答出来了。无锡市77岁的贺星允却记得一清二楚。从1958年开始,她每天不落地记下每笔开销,至今已记了20多本账册。她的国庆花销是这样的:1958年,12.48元;1968年,3.6元;1978年,3.07元;1988年,15.22元;1998年,100元;去年,364.5元。
微博热议:
@原上草的马甲:老人家真是有心人,记录了54年的账,客观反映了我国物价的变化。不知道有没有记录工资及其他收入的资料?如果有,就更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QQKSQQKS:老百姓真实感受,比统计局、专家的数据更好理解。一段民间经济史。
记者点评:贺星允老人日子过得够细。虽然她记账的初衷是“算计着”过日子,但却从一个角度、原原本本地记录下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她的坚持,成就了一份宝贵的时代变迁记录。如今,人们考虑的已是更健康科学的饮食,“买一回虾都算得上大出血”早已成为记忆。正如老人所说,“每一个家庭的命运跟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百姓的“国庆账单”,让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好日子。
热词五:你幸福吗?
新闻事实:长假期间,央视推出走基层假日调查《你幸福吗?》。采访中,记者不断遭遇“神回复”:“您幸福吗?”“我姓曾。”“这十年您遇到最坏的事是什么?”“接受你采访,队被别人插了”。一时间,“我姓曾”式的“神回复”成为热门话题,引来网友调侃,还引发更多的人扪心自问:我幸福吗?
微博热议:
@Seven和Neves:有的人开着宝马但他说不幸福,有的人吃着馍馍咸菜觉着挺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概念不同。
@评论员杨禹:“你幸福吗”报道刺痛了网络上流行的几种成见:一、中国人是普遍不幸福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幸福和不幸福。二、困苦的人是没资格谈幸福的。其实,幸福跟财富无必然联系。三、幸福一定是不可言说的。其实,幸福很深沉但也不妨表达。四、央视一定是只播幸福回答。其实,回答中有很多不幸福不满足中的期待。
记者点评:在各种幸福排行榜层出不穷的今天,面对“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人们还是会从自己的关注点做出不同回答。“是”或者“否”,只是在特定时间空间里能做出的最简单的判断。只有在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个人的幸福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幸福”之所以成为热词,说到底还是源自每一个人内心中对幸福真心的渴望。(记者 王娣 韩涛 冠英 艳元 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