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外办:中国坚持和平发展 打破国强必霸模式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准确判断历史方位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认真汲取其他大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书写出中国特色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一、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快速发展牵动全球、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变局中形成的
进入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社会信息化逐步扩大,科技革命孕育着新突破,国际体系变革取得新进展。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战争硝烟弥漫,金融危机阴霾翻涌,诸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悬而未决,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亚太地区战略博弈激烈,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增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世界愈益变成一个“地球村”。全球性问题和共同挑战需各国携手应对,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是死路一条,同舟共济、互利合作才是唯一通途,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求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增强。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度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体系重要贡献者和建设者,成为牵动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变动重要因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从来没有如此强烈。
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和各种反应。有关中国的“机遇论”、“威胁论”、“责任论”等论调,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向何处去、将如何运用不断增长的国力、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中国自身也处在将强还弱、发展转型重要阶段,需要清醒认识基本国情和国际处境,正确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内外形势,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着眼,科学制定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党和国家对外战略立足点,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载入报告。2006年和2011年,中国政府两次发表白皮书,阐释和平发展道路。党和国家重要文件进一步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战略规划和大政方针。
二、围绕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外交理论和国际战略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新的里程碑
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系统回答了21世纪的中国在世界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奉行什么战略、追求什么目标、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希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么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问题,勾勒出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与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既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又坚持对外开放和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建设者,与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战略总体指导思想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战略目标是,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和平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中国应有贡献,体现出国家对内对外战略的高度一致。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一是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和谐发展,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三是和平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新型大国发展道路;四是合作发展,在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五是共同发展,正确处理维护本国利益与兼顾别国利益和促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是,继承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系统主张,丰富国际体系变革和全球治理理念,坚持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观,施行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观,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把握全面兼顾的国家利益观,推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注重谦虚谨慎的处世原则,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安全、金融、环境等各领域国际治理主张。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与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对外大政方针,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全球化时代人类进步潮流。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既重新认识和诠释了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条件下,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面临新任务、新思路,又着眼于人类正走向全球化时代和多极化世界的大趋势,突破既有国际关系理论视野和传统大国崛起思维模式,为丰富21世纪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沿着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特殊贡献,对外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发展局面
1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践行和平发展思想,按照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政府、政党、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和企业等各方面作用,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争取到总体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同各国深入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开启与各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程,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同新兴国家开展机制化战略协调合作,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团结合作。对外关系总体稳定并深入发展,对华友好合作成为各国政策主流,使我国得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
创造出互利合作的外部发展环境。全面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利益交融、机遇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网络,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坚持对话协商化解经贸摩擦,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向困难国家伸出援手,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有力推动了中国与各国共同发展。
维护了和平稳定的内外安全环境。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维护国家综合安全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妥善处理同邻国领土海洋权益争端。扎实开展反分裂、反遏制、反颠覆斗争,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政。超越零和博弈和冷战热战思维,积极开展军事外交和战略对话,扩大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并引导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建设。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积极扩大对外人文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公共外交,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提高文化亲和力、对外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国际公信力。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文化年”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客观认知,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
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环境。妥善运用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地位,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秉持国际公理正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结构改革和新机制建设,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为我国和平发展争取到更多国际制度性权利。
四、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决不会是一条坦途,需要我们在艰难险阻中铺就,以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走下去
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各国力量消长变化,大国战略调整深化,国际安全形势稳中有乱,亚太地缘战略博弈突出,安全挑战日趋复杂多样,加强全球和地区治理更为紧迫。中国处于由大国向强国发展关键阶段,实现和平发展的干扰和阻力增强。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面临继续发展的各种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认清内外环境和自身处境,更加需要把握战略方向并保持定力,更加需要统筹加强内外工作,更加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确保和平发展道路走稳走好。
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寻求与各国实现共赢。始终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不懈努力。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促进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理解支持。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成功,将打破“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开辟出全新的大国振兴道路,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大部分人口的崭新阶段。国际社会应当正确看待中国和平发展的努力,相信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支持而不是阻碍、促进而不是干扰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我们无惧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将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裘援平)
(作者: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