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长春在出席巴基斯坦友好人士座谈会时的讲话

2012年10月17日 23:3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7日出席巴基斯坦各界友好人士座谈会并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在出席巴基斯坦各界友好人士座谈会时的讲话

  (2012年10月17日)

  李长春

  朋友们:

  非常高兴应巴基斯坦政府邀请,有机会访问美丽的巴基斯坦。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向长期致力于中巴友好事业的巴基斯坦各界朋友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巴基斯坦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独立以来,勤劳、智慧、勇敢的巴基斯坦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事业中取得了积极进展。作为巴基斯坦的友好邻邦,我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钦佩。

  中巴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在数千年的交往历史中建立了“患难见真情”的深厚友谊。半个多世纪来,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加深,形成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为有巴基斯坦这样真诚的朋友而感到骄傲。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巴基斯坦第一时间倾囊相助,搬空了存放帐篷的战略储备仓库。2010年7月,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巴军民不顾自身安危,全力营救在巴修建水电工程的200多名中国工人。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深深感动了十三亿中国民众。

  中国有句古话,“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意思是,只有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友谊,才是持久可靠的。建交61年来,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巴两国人民始终相互支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正如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曾经说过的那样,“中巴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历史的黎明时刻,这种友好关系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巴基斯坦领导人也多次赞颂巴中友谊“比喜马拉雅山高、比阿拉伯海深、比蜂蜜甜”。这种堪称典范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也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国高层保持频繁互访,战略互信持续深化,经贸、人文、军事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且成果丰硕。为进一步推动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增强政治互信,深化战略沟通。继续保持密切的高层交往势头,推动两国政府、议会、政党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交流,深化政治和战略互信,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是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互利共赢。中方将继续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来巴投资兴业。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巴方企业到中国去投资发展,进一步密切双方在经贸、能源、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造福于两国人民。

  三是扩大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我们愿进一步密切中巴人员往来,增进两国青年交流,拓展在文化、教育、科技、媒体、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为中巴传统友谊注入新的活力。欢迎更多的巴基斯坦民众来华留学、旅游和考察交流,使两国人民传统友谊能够薪火相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多边合作。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方愿与巴方进一步加强战略协调,充分利用双方各领域交流与磋商机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协调立场,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地区安全稳定。

  朋友们,

  近年来,巴基斯坦身处国际反恐斗争前沿,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的付出,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赞赏和敬佩。作为你们的真诚朋友和兄弟,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巴方维护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立场,愿为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多难兴邦”,我们相信英雄的巴基斯坦人民一定能够渡过眼前暂时的难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进步。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坚定地与你们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长期以来,以在座各位为代表的巴基斯坦友好人士积极传播中巴友好,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巴关系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衷心希望巴基斯坦各界友好人士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做中巴友好的传播者、实践者、建设者,使中巴友谊的火炬代代相传。中国和巴基斯坦作为两个有着灿烂文明历史的亚洲重要国家,在不断深化友谊和合作的过程中,必将为亚洲世纪增添更加亮丽的色彩。让我们携起手来,奋力开创两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编辑:卢岩】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