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网络问政:“问答”转向“深问”
网络问政联系两头。党政机构需要更好地公开信息,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汇集民智。群众则要向有关方面问政策、问政事,甚至问责任,以便更好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10月19日正式上线,63%的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群众办事依据公开、办事流程公开,还能和办事单位实现双向互动,监督评议办事绩效,不满意的更可投诉。
此时,距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首次触网给网民拜年已历5年。从书记、省长邀网民会面“拍砖”到13名常委齐齐与网友见面,从每年定期举办“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会”到网上信访大厅开通运行,从15个厅局正式设立“网络发言人”到开通2000个新浪“政务微博”等等,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施政为民的制度化、规范化工具。
网络问政制度化写进党代会报告
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黄卓说,从2011年起,省政府门户网站“直播访谈”栏目推出系列化、制度化的网上访谈,定期安排有关部门负责人与网友互动交流;今年5月起,每两个月有一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参与网上视频接访;从2009年6月起至今已举办了7次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会,共交办事项84个,为群众办实事450多件……
“南方民间智库”发起人之一、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广东网络问政的兴起,有着更“顶层”的原因——“广东在网络问政上得以先行一步,与主政者的执政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如他所言,今年5月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积极开展网络问政”,“推进网络参政问政制度化”,被写进大会报告中。
2011年7月11日,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开幕的当天,一封题为《城市之“基”,转向何方》的公民来信,作为临时添加的额外会议材料发到了与会人员手中。这封公民来信的作者是广州市天河区普通群众杨馥铭,他的“声音”从“潜水”到被“打捞”到省委全会上,只经历了短短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研究网络舆情的专家张鸫认为,网络问政联系两头,一头是党和政府,一头是人民群众,党政机构需要更好地公开信息,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汇集民智。群众则要向有关方面问政策、问政事,甚至问责任,以便更好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从应急管理向制度创新深入
今年6月21日,广州市城管局公布的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支出达114万元。计算可得,该局20人次出国平均费用达到每人次5.7万元,遭广泛质疑:“外国又没城管,出国能考察到什么?”而广州城管部门则直到连续追问第四十九天,才勉强开金口,以草草500字公布其出国考察报告。
对此,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麦尚文认为,政府部门在面对执拗甚至“凶猛”的追问时,应将由之前流于形式化的通过网络发言平台的“问答”,转向“深问”模式。
人民网原总裁何加正坦言:“很多地方政府的网络问政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网络问政是民众参与政治互动的演习,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手段。”
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老百姓变成“老白信,老不信”。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提出,“网络问政是问计于民。政府使用网络应该变临时性补救为常规性制度创新,要从应急管理的层面深入到制度改革的层面。”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