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藏族牧民盼加大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扶持
“加大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青海三江源藏族牧民的新期盼
公路两边的牧草已经发黄,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深秋时节,记者从西宁出发,驱车6个小时前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和日村,在这里感受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新生活。
一排排暗红色的瓦房错落有致地在记者眼前展开,和日村就处在海拔3600米的和日乡政府所在地。
“我们村是个纯牧业村,全村221户中有100户是生态移民,他们是从距这里5至10公里的牧场迁过来的。”和日村党支部书记东治加说。
地处青海省东南部的泽库县处于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2005年,我国启动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泽库县在城镇设立了10个生态移民搬迁点,将过去处于生态保护核心区、以游牧为生的牧民移出了草场。
“和日村是和日乡11个行政村中草场质量差、畜草矛盾较为突出的一个村,又是村民整体素质较高、石雕手工艺技术比较普遍的一个村。”泽库县发改局三江源办公室副主任旦正多杰说,2005年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后,县、乡两级政府在总结村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石雕艺术。
在生态移民卓玛杰布的院子里,记者看到,已经雕刻好经文的石雕被密密麻麻地堆放在一起。39岁的卓玛杰布手里正拿着一块手掌大小的石头,用凿子学着在上面雕画像。
“雕刻画像比雕刻文字收入可观,”卓玛杰布指着一块长30厘米、宽28厘米的石雕作品说,如果雕刻的是文字,可能只能卖到10元钱,但如果雕刻的是图画,差不多能卖到300元。
卓玛杰布告诉记者,他2005年从距这里8公里的牧场搬下来,家里原有的四五十亩草场全部被保护起来。来到这里后,自己只自筹了5000元就住上了政府盖的房子。作为生态移民,政府每年给他们发放3000元的草场补助,他的两个不满16岁的孩子每人每年还有3100元的补助。
卓玛杰布一边摆弄着手里的石头,一边对记者说,以前在山里的时候他就会石雕技术,但是从没卖过钱。没想到搬到这里以后,石雕成了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现在每年石雕的收入能达到万元以上。
“现在生活好了,孩子上学容易,信息畅通,石雕的销路也好。”卓玛杰布说。记者看到,他家里摆上了新的藏式柜子,电视机、电磁炉等家电一应俱全。
像卓玛杰布一样,和日村家家户户都有石雕艺人,家家户户都在进行石雕加工。2009年,和日村100户生态移民户自筹50万元,青海省财政解决60万元,成立了和日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目前,和日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作坊生产、公司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石雕作品销售至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3年来共创收173万元。
提到今后的发展,和日村村委会主任才让南杰说:“现在我们每家都有石雕艺人,销售也好了,但是又遇了新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艺人文化差……”
对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才让南杰说:“我们热切地盼望着十八大召开。我们希望政府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对我们这些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让生活越来越好。”(记者 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