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行 有效预防腐败发生
推进“三公开”:阳光透明暖人心——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系列综述之八
8月15日,湖北荆州。一场特别的直播节目正在举行。
“平地种树能不能享受退耕还林补贴?”“死人能不能领粮食补贴?”……听众、观众和网友们的问题,通过同步直播的电视、广播和网络,一个个抛向参加“问政”节目的省直涉农部门和有关县市政府负责人。
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力推政务、村务、厂务公开(简称“三公开”),着力打造“透明政府”“阳光村务”“阳光厂务”,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也有效预防了腐败的发生。
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行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门法规,目的是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条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基本确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依规主动公开了行政法规、规划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民生保障、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等内容,基本覆盖《条例》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主要方面。2011年,31个省(区、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85万多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万多条。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积极稳妥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当面申请、传真申请、信函申请、网上申请等多种申请渠道,健全受理、答复等工作机制,为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2011年,31个省(区、市)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30多万件,85%以上的申请都及时公开了相关信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3000多件,70%以上的申请都予以公开。
财政信息公开常态化。“国家的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这是每个公民十分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2010年有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2011年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今年,已有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统一、细化地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并且按照国务院部署,公开的财政信息更加详细,对中央“三公”经费作了解释说明。
在大力推进中央“三公”经费公开的同时,中央今年还明确省级政府也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继去年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之后,河南省等更多地方已宣布今年起各级财政“三公”经费支出要向社会公开。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进一步要求从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并提出县级政府要严控“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基层公共事务公开扎实开展
基层公共事务公开包括基层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涉及公众共同需要与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群众热切期待。十六大以来,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设置公开栏、开展干部述职、举办听证会、发放“明白卡”等形式,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我国基层公共事务公开扎实推进。
2011年初,浙江省在巩固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便民服务网络延伸到村(社区),完善了五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代办,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仅2011年,浙江省3万余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办结便民服务事项864万余件(次)。
2009年,山西省运城市试行“阳光农廉网”,将惠农资金、涉农项目、三资管理、重大村务、基层党务、村干履职等6个方面、1260万条信息全部纳入网上公开。两年多来,阳光农廉网点击率达2100余万人次,已成为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效载体。在运城试点的基础上,“山西阳光农廉网”开通运行,涉及全省11个市、116个涉农县(市、区)、1288个乡(镇、街道),开通“阳光农廉网”的村达到22165个。
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鼓励一些区县自行探索村级治理的新机制,双流、邛崃、彭州等地农村很快诞生了“村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是村级自治事务的常设议事决策和监督机构,由村民们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小组议事会,再从每个小组议事会中推选3—5人成立村民议事会,不定期商议村级自治事务。2009年初,成都市将村民议事会制度推广到占全市总数20%的建制村。村民议事制度变“代民做主”为“由民做主”,逐渐探索出一条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和村民自治的新路子。
各地始终把提高职代会建制率作为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和职代会制度的分别有263.2万余家和278.1万余家,与2007年9月底的建制数据相比,分别增加168.7万家和169.5万家,增长率分别为178.5%和156.1%。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制分别为209.3万家和219.0万家,增长率分别达237.6%和208.9%。大多数省(区、市)党委、政府及时出台深入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或实施办法。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出台了34个有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程序规则,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公开,落实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有效提高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全面清理和明确各类职权,科学编制“职权目录”和每项职权运行“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布,做到依法确权、科学分权、公开示权、有效控权,破解行政权力监督制约难题。2011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印发《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对在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部署。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91个部门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了这项工作。部分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也启动了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领域的裁量权基准制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还逐步扩大司法公开范围,拓宽公开渠道,有效维护司法公正。(记者 周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