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宗教界5年捐赠善款30亿元(图)

2012年10月25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中国宗教界5年捐赠善款30亿元(图)
乌鲁木齐市伊斯兰教协会马金国阿訇

  “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近日召开,与会代表们讲述了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有关情况,与大家一同分享故事、交流心得。

  5年捐赠善款30亿元

  30亿元善款!

  这是近5年来中国宗教界的慈善捐款数额,而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数,还不包括宗教界其他实物形式的捐赠或公益事业形式的善行。尤其是,这样巨额的善款,来自于本身并没有多少实体产业的宗教团体,更是难能可贵。

  记者了解到,这30亿元左右的善款中,佛教界捐款约18.6亿元,道教界约2.4亿元,伊斯兰教界约1.8亿元,天主教界约2.5亿元,基督教界约3.5亿元,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约4880万元。

  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指出,中国有宗教团体近5500个,宗教活动场所14万处,宗教界人士36万余人,信教群众数以亿计,他们都是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主体。宗教公益慈善事业与社会整体公益慈善事业在方向与目标上、在服务的范围与对象上、在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益上既高度一致,又独具特色。

  于是,人们看到,宗教界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身影正在日益活跃,从单纯满足服务对象的物质需要,逐步发展到全面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从零散、自发、单一状态,逐步转变为有系统、有组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半个月内,国内宗教界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其中佛教界约2亿元,道教界约4000万元,伊斯兰教界约2400万元,天主教界近1亿元,基督教界约1.2亿元。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的两个月内,宗教界捐款捐物总金额近1亿元。

  2011年2月,浙江省普陀山佛教协会向舟山市政府捐款4.5亿元,用于朱家尖大桥建设,创下宗教界单笔捐款最高纪录。

  此外,不论是近年来历次灾难现场,宗教界人士对灾民的抚慰,还是宗教组织参与的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兴建救济院、养老院、医院,参与济贫助困、教育培训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开展公益活动符合古老教义

  44岁的李蕊(化名)如今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协助云南西双版纳相关艾滋病预防机构,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她是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慈善组织“佛光之家”最早的志愿者之一。作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是“佛光之家”的爱和帮助,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并加入到了对社会的回馈行列中。

  成立近10年来,“佛光之家”直接关怀和帮助的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毒感染者超过300人,为他们搭建起了一座慈悲喜舍。“僧人需要用佛教精神来约束信众的行为以预防艾滋病,同时更需要用佛教的慈悲之心来关怀、帮助被艾滋病折磨的人们。”“佛光之家”倡导者和建立者祜巴龙庄勐大长老说。

  “宗教应该是慈善、和谐的。”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这样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郑筱筠对记者指出,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是各宗教共同的优良传统,他们在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方面,有着深刻的理念、悠久的传统和生动的实践。“慈爱人间”是各宗教的共同信念,“五教同行”是宗教和谐的生动实践。

  在佛教,一向主张弘法与利生并重,以“福报、修福”思想为核心,广泛宣扬自觉行善的功德论。在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秉持中华民族宽厚仁爱、乐善好施的优秀传统,讲究内修真功、超凡度世,外行善德、济贫扶危。在伊斯兰教,“敬主爱人”是慈善理念的核心,特别强调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由此还做出了许多具体规定。在天主教,认为“慈善为怀的人,必得富裕;施惠予人的,必蒙施惠”。在基督教,要求信徒“作光作盐”,通过实际行动“荣神益人”。

  首度出台文件鼓励和规范宗教慈善

  今年2月,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这是中国首部专项针对宗教慈善的部门规章,在中国宗教界被视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过去,有关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法规,只有《宗教事务条例》中‘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可以依法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模糊规定。”中国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张训谋分析说,“而此次则明确列出了重点支持宗教界从事非营利活动的领域,包括灾害救助、扶助残疾人、养老托幼、扶贫助困、捐资助学、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

  此外,《意见》还列举了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税收减免、政府资助、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了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可以享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并鼓励宗教界成立基金会等法人机构,从事公益活动。“这有助于宗教慈善组织解决‘注册难’的问题,并落实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具有积极意义。”张训谋说。

  此外,《意见》还对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项目要执行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单独核算,实现公开、透明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有助于防止有人以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为名,聚敛钱财和进行其他不正当活动。

  北京大学的刘继同教授认为,目前,实际上以各种形式从事慈善活动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数量难以估算。面对宗教界在公益慈善领域日益活跃的现状,《意见》体现了引导宗教慈善向专业化发展的作用,但还需在慈善公益项目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细则去运作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乌鲁木齐市伊斯兰教协会

  慈心为民扶贫济困

  伊斯兰教的公益慈善观深深扎根于“敬主爱人”的天命之中。乌鲁木齐市伊斯兰教协会在全市伊斯兰教界积极倡导传统的施舍行善行为,同时组织宗教人士在讲经解经过程中,注意引导信教群众从传统意义上的施舍财物向更多有益社会的行为拓展,扩大了传统公益慈善的范畴。

  今年7月,在头屯河区沙河子清真寺,苏配忠阿訇忽然听到院墙外面传来了两声羊叫。原来,是殷富山送来了羊,捐给寺里。殷富山曾是村里的困难户,清真寺常帮助他们家和村里的其他困难群众。苏阿訇说,看到这一切的变化,他感到很快乐,现在的清真寺要做慈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施舍,也不只是面向困难的穆斯林群众,而是走出去,面向全社会,关注全社会。

  2008年以来,乌鲁木齐市伊协在全市清真寺开展了“同心同行”系列公益慈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县两级伊协和全市各大清真寺先后为920多个贫困户、1400多人进行了捐助和慰问活动,累计资金达500多万元。

  天主教南京教区

  关爱智障 爱洒“方舟”

  2005年,在天主教南京教区的帮助下,智障残疾人服务机构“南京方舟启智中心”诞生了。

  鉴于学员中有部分人智力在60—69(IQ)之间,2007年,“方舟”开办了蜡烛庇护工厂,为学员进入社会就职进行训练。蜡烛的生产和包装都是在职业训练老师的监护下,由智力障碍学员独立完成,学员亲身体验到工作中的乐趣,享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权利,同时也得到智力启发的康复训练。高兴和喜乐写满了学员们的笑脸。

  2009年,在部分家长的恳求下,“方舟”扩大住宿服务,打造智障残疾人居家生活馆,与社区共融,使残疾人康复训练嫁接于住宿托养,融于一个系列康复。1年后,住宿趋于饱和。2010年8月,“方舟”建立了第2个智障残疾人居家生活馆。2012年,又注册成立了南京方舟康复中心。

  “方舟”在被需要中成立,在提供服务中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方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专业的服务精神。

  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

  慈心悲愿润人心

  2005年,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此后,以荐福观音寺70位尼众法师为主体的基金会,秉承“慈悲济世”的情怀,以公益慈善为平台做好“度人之舟”。基金会吸引了1.3万余位志愿者参与,向社会募集和襄助了3000多万元善款,惠及16个省区市。

  从汶川到玉树,从福利院到智障学校,从认养大熊猫到兴建天津滨海新区慈心林,众多公益事业打上了基金会的烙印。抚慰鳏寡的老人、体恤无助的弱者、接济贫困的家庭、资助困难的学子,成为基金会常态工作。这一切都使基金会成为爱心流露的平台以及佛教适应社会、悲悯众生的载体。

  有一次,一位白血病患者由于手续不全难以得到基金会及时帮助,基金会理事长毅然拿出自己的5000元,交到急需救助的患者手中。面对求助者,我们尽力帮助,但能力所限,能得到帮助的人毕竟有限。基金会工作人员常悄悄捐献出自己的钱甚至是生活费用,希望让社会感知来自佛教界的一份真切爱心、一份真诚关心。

  上海城隍庙

  慈善基金援建小学

  2011年的云南普洱市麻栗坪村小学之行,我们至今难忘。当时,在上海市驻云南普洱市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城隍庙庙管会常务副主任刘巧林道长一行从澜沧县城坐车,颠簸了4个多小时来到富邦乡麻栗坪村小学。这里,有的学生从家到学校要翻三座山,有的是哥哥带着弟弟或妹妹一同来上学,爬山时还要背着走不动的弟弟、妹妹……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道长们被深深打动了。我们决定使用上海城隍庙依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黄浦区分会成立的陈莲笙慈善基金,出资30万元援建一座教学楼,这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麻栗坪村的居民将新小学命名为“上海城隍庙慈爱希望小学”。

  几年来,以陈莲笙慈善基金为平台,城隍庙为云南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江西老区援建了4所希望小学。此外,在南方雪冻灾、汶川震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城隍庙向灾区人民伸援手,还坚持每年为市、区和庙观所在的豫园社区帮困、扶贫等项目捐款。

  西安市东十一道巷聚会点

  红丝带编织的爱

  6年前,何其聪弟兄凭着对耶稣基督的真诚信仰,在西安市的老城区租下了街道的一个破旧楼梯间,开始了聚会点的工作,也开始了红丝带志愿者协会的工作。6年来,聚会点秉承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精神,关注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受到了患者、感染者、高危人群及家属的信赖。

  2006年,一次家庭探访时,我们偶遇了一名蓬头垢面的艾滋病感染者。出于尊重,我们与他握了手,谁知这竟然改变了他的生存状况。他说,握手使他忘却了歧视。后来他振作起来决定积极接受治疗。之后,我和7位老阿姨依靠家庭收入,自发地开始了对身边艾滋病群体的关爱和辅导。我们没有工资,却奔波于城乡搞宣传、抽样,足迹遍布陕西的村村社社。聚会点还聘请有关专家,帮助患者生产自救,为他们的生产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难题。

  通过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我们探索形成了医院、疾控中心、民间协会组织“三位一体”关怀关爱模式,三方共同合作,推行全方位的艾滋病感染者关怀服务。叶晓楠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