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文化最本质的规定性。一个政党要有战斗力,一个国家要有凝聚力,一个民族要有生命力,必须有强大而牢固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灵魂:文化最本质的规定性
没有基督教新教所提倡的勤奋、节俭和信任,就不会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快速兴起,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大小、人口当时只有区区150万的荷兰就不会在17世纪一举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强国。
没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作为精神支柱,中国工农红军就不可能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饥饿、严寒重重难以想象的考验中,完成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文化最本质的规定性。一个政党要有战斗力,一个国家要有凝聚力,一个民族要有生命力,必须有强大而牢固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既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
在核心价值建设上,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更由于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思想文化交流呈现出分散性、便捷性、跨国界等特点,都对我们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出了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方向:共同思想基础与共同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无疑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伦敦的海格特公墓,是马克思长眠的地方。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它用简明的语言向世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发展着的实践作为自己的动力之源,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方向,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灯塔,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文化的使命,就要涵养和培育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并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
在邓小平的故乡四川省广安市思源广场中央,巍然耸立着这样一尊宝鼎,鼎高10米,直径7米,重41.8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宝鼎。鼎前面铭刻着4个字:“实事求是”,鼎后面铭刻着4个字:“解放思想”;基座正面铭刻着7个字:“发展才是硬道理”。古人说:一言九鼎。邓小平的这三句话,对当代中国而言,其分量何止三个九鼎。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系,是一个政党兴国安邦的定海神针。这也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所在。
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引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最坚强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始终的重要引擎,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文化动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情感。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到海瑞的“丈夫所志在经国”,从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道出了千百年来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结。正是靠着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愈加坚强。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中,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没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实践,思想的藩篱难以冲破,体制的坚冰难以消融,深圳就只能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而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创新精神,引领着全球的潮流。当今时代,新科技革命的汹涌澎湃之势,使得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力的竞争上。美国在打造国家创新体系上独领风骚,英国提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日本提出“独创力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韩国提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中国,不仅要跟上时代,更要弄潮儿向潮头立,走在时代的前列。
当前,我国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等诸多新矛盾和新课题的解决,有赖于各方面的改革和体制创新,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改革创新中寻找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保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