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民生时代课题:不求时髦 实在利益最好(4)
民主与民生的未来畅想
临近清明,吉林省梨树县新风村终于迎来了迟到的选举。
梨树县曾是“海选”的发源地。然而,就在这里,两年前因违规投票选举流产。
顶着料峭的晨风,1300多名村民选出新的村委会主任。
从发起“海选”到“海选”流产,新风村的经济曾经一落千丈。如今,当民主大旗重新高擎,民生也有了新的希望。
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新风村正是在一波三折里积累着民主的素养和民生的动能。
民主与民生,时代的呼唤。
呼唤是那样的迫切,注定要在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不懈坚持中去收获。
以民主和民生的“两把尺子”,去丈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乃至环境污染,分配不公……民生问题急需破解。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举权、监督权、决策权……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首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跟上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多一些民主和服务意识,少一些“权力的傲慢”。
三十年前,落户一个项目,建设一个工厂,群众往往会拍手称快。今天,人们首先要问,项目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工厂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一旦群众没有机会了解实情,没有渠道表达意见,即使项目将带来巨额利税、解决大量就业,即使工程进行了“最严格的环评”,群众也可能会因为不信任,用自己的方式投下“反对票”。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告诫我们,忽视了群众知情和参与权,“民心工程”也可能办成“民怨工程”。
时代在变,群众的民主素质和民生要求也在变。
在田间,在炕头,有关基层选举的法律条款,不少农民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网络上,现实里,指陈物价房价教育医疗环境存在的问题,很多市民提出建议,头头是道。
凤阳县委书记张勇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领导还想板着面孔做报告,关起门来做决策,那只会在现实中碰壁了。”
更需要清醒看到的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的,推进民主同样艰巨而复杂。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说,中国渐进改革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逐步发展和扩大人民各项权利。这是中国模式的一大内涵,需要继续坚持。
我们需要奋起而行,更要脚踏实地,用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的一小步,迈出整个民族的一大步。
推进民主,改善民生,世界的潮流。
任何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必须迈过民主和民生两道门槛。
南京市六合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志强谈了自己的感受:基层民主探索要适合中国国情。
德国《新德意志报》评论: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民主。
回首这十年的民主、民生路,叶笃初感慨地说,中国的经验就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落脚点是符合中国国情。民主和民生不求时髦,千好万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最好。
“我们不但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还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科学整合起来,让它们发挥1+1大于2的效果。”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
从人治到法治,从一事一解决到事事靠制度,中国的民主建设与民生保障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时间是能力等待开发的地盘”。
在未来的广阔时空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必将耕耘出民主与民生共同生长的锦绣沃野。(记者赵承、张晓松、刘铮、崔清新、林晖、葛如江、王勉、邓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