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十年发展启示录: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9)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5日 10:4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启示八

  不断增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战略意义变得愈加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不仅成为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了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团结和激励全体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把亿万人民紧紧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激烈碰撞。这就使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利益。

  因此,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这10年间,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日渐成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被提到重要位置,目标是推进兴国之魂强大力量的形成和聚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要鲜明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主要目的是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张宁说。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化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为了有效地增强文化产品的供给,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体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推进。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和地方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和新闻网站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更富活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态势。实现大跨越、大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取得可喜突破,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完成。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相互融合日益加深,新兴文化业态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和大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日报总发行量、图书品种和总印数、电视剧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进入了新闻出版影视大国行列。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从希望转变成行动。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说,面对未来的发展目标,要继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主流意识形态被人们接受,发挥出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更加自觉自信地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有二:其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其二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绿色的小康社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此时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当比2002年和2007年更加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而他所指的“新内涵”,正是在这一目标中加入“中国文化因素”,“只有现代化,还不具有独特性,唯有增加了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才能更加体现出中国发展的独特性。”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