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回顾十年发展历程 中国道路实现历史性跨越(3)

2012年11月06日 07:4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七)外国专家曾有这样的评论:如果此前改革开放的成就让中国登上百尺竿头,那么这十年间的奇迹则让中国“更进一步”。

  并非只有局内人能够领会这难能可贵的“更进一步”。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别尔格尔就看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开始寻求新的火车头,新的发展驱动力,这是最重要的变化。在国家和市场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中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回首十年不难看出,“更进一步”的实质,是“中国道路”的自我超越。科学发展观既是对旧有观念的更新,也是对发展惯性的矫正;既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更是对执政思路的升华。不妨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管理转型这“三大跨越”,来描述中国道路这十年不同寻常的进程。

  正是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深入思考发展的要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要求用“又好又快”取代“又快又好”;发展目标由“总量”到“人均”。这个十年,不仅向发展要数量,更向发展要质量;不仅向市场经济要效益,更向社会主义要公平,在不断变革中,发掘中国道路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

  正是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深入思考体制的优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前所未有的结合向纵深推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两手抓”,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兼顾的思想贯穿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在不断优化中,锻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

  正是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奋斗目标,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鼎力疾呼管理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在不断创新中,开创中国社会更加活跃、更加有序、更加和谐的良好局面。

  这三大跨越,包含着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规律、政治优势、制度活力的重新审思。这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格局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向前推进,对外开放呈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这三大跨越,将科学发展的创新理念熔铸于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中国道路顺势有为、逆势上扬的傲人业绩。这十年,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重大自然灾害与国际金融危机相伴,社会主义中国遭遇了“最困难”、“最严峻”局面。然而,穿越10年惊涛骇浪,中国航船破浪前行,倒逼出思路转变、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迎来了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历史机遇。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中,“V”型发展曲线彰显中国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国家能力,体现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水平。

  (八)转变转型转轨,突围突破突进。对于中国而言,历史跨越刚刚开始,科学发展仍在路上。

  观念的改变,不可能奏其效于一时;矛盾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科学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一再重申“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正如有论者所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规模超大且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同时进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无论在理论意义上还是实践意义上,都是世界级难题。西方国家上百年间实现现代化与克服现代化弊端这两大先后呈现的历史性课题,在这30年间都共时性地提到中国人面前,而与历史上其他崛起国家相比,改革开放的中国至少创造了两个成就: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经济的起飞,在转型中整体保持社会的稳定。这不仅是中国的福祉,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从世界历史看,现代化的过程孕育着动荡,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会遭遇更多矛盾。即便是2012,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仍然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世界。大选之年暴露的西方政治信任危机,金融海啸冲击下焦头烂额的经济衰退,利比亚持续不断的动荡,埃及不得不失去的“春天”……正如普京所言,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的时代。当我们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感到焦灼时,不能忘了同样的挑战,也在伦敦的街头巷区、开罗的解放广场出现;当我们为更好的未来承受转型之痛时,不要忘了深陷危机的西方国家,至今还没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回望过去,中国不乏成功的故事,西方模式以两三百年解决了10亿人的发展问题,而中国道路在30年间改变了13亿人的命运,这难道不应该给予我们道路和制度的信心?

  马克思曾经指出,离开了“现实历史”的抽象没有任何价值。如何评价我们走过的历程?仅仅与过去的自己相比,会将社会的进步看成一路高歌,容易妄自尊大;只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会把面临的问题视为灭顶之灾,容易妄自菲薄。只有将两者综合看,才能既看到成就、获得前行的动力,也看到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

  不久前,澳大利亚学者休·怀特评述: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正发生着许多美好的事情。由于中国取得的经济增长,数亿中国人过上了他们父辈做梦都想不到的更好、更富足的生活。更好的住房,更棒的学校,更优的医疗——“这些物质条件具有真实的道德价值,不承认这些成就是不诚实的”。

  4亿人脱贫、13亿人走向现代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20%……这确实是中国道路最为“真实的道德价值”。

  (九)上世纪90年代,站在杨浦大桥桥头,望着改革开放大潮激荡下的新上海,小平同志慨叹:“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确实,历史的发展,远比任何宏大的书写更发人深思。十年短短一瞬,我们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所经历与所收获的,都将汇成“中国道路”不同寻常的历史跨越,标注上一段征程的辉煌,等待下一个征程的出发。(任仲平)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