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别让过度求稳吞噬“青年红利”
别让“过度求稳”吞噬“青年红利”
看完这样一些新闻,让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为了求稳,山西青年孙远辞掉年薪15万的工作,加盟“公考族”;哈尔滨3000名本科生、25名研究生争抢有事业编制、可能转为公务员的清洁工岗位;6000多人争抢一个西部城市的公务员职位。公务员,真的值得这么热?
应该说,求职人数总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公务员待遇相对优厚的社会现实,是“公考热”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因为求职的人多、公务员岗位的社会声望又好,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考公务员。但是,决定就业取向的标准难道就仅仅只有待遇而没有其他?难道只要是公务员,只要待遇好、稳定、权大,别的什么兴趣、梦想、追求都可以置之不顾?难道为了一个稳定的饭碗,再心爱的工作也可以放弃?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有梦想国家就有梦想,青年有闯劲国家就有希望。青年人的梦想、开拓与挑战,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弥足珍贵的“红利”。青年人敢想敢闯敢干,一个国家的“青年红利”就大,青年保守落后,暮气沉沉,“青年红利”就小。公务员岗位当然也很重要,但其他的社会岗位同样重要。青年人都不愿意干“做蛋糕的”,都想去做“分蛋糕的”,这种唯“稳”是从的就业哲学如果普遍流行,恐怕非国家之福、社会之望。
在数以万计的公考族中,不乏像孙远这样工作数年后又毅然加入公考族的“老人”。他们曾经也想过创业,试过闯荡,但他们发现,在社会上要创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觉得“还是公务员好”。这昭示人们:扭转唯“稳”是从的就业哲学,必须高举社会公平正义的旗帜,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消除束缚青年闯劲的机制障碍,让他们真正感到“到社会上去闯不比做一个公务员差”。如果有闯劲的总是吃亏而求稳的反而得益,提高“青年红利”将无从谈起。
扭转唯“稳”是从的就业哲学,舆论的正确引导责无旁贷。过分渲染公务员待遇好、稳定、权力大等等,社会就会对公务员产生过度幻想,从而催生更多的“公考族”。不久前,有关“最苦金饭碗”的报道引起很大反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它告诉人们,“公务员也有那么苦的”。媒体就应该像这样全面反映公务员的真实情况,引导人们理性选择。
十年前,比尔·盖茨放弃学业中途创业的故事家喻户晓,与其找饭碗、不如“造饭碗”的观念深入人心,而现在,这样的声音却屡屡被“万人争抢‘金饭碗’”、“公务员比白领牛多了”的声音取代。这说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大有可为。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高校理当大力倡导创业文化,引导青年勇闯未来而不是热衷于蹲机关坐办公室。这样做,摒弃唯“稳”是从观念的大学生就会越来越多,“青年红利”就会越来越大。(刘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