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八大花絮)代表团密集开放 各路记者忙赶场

2012年11月10日 08: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1月9日,十八大上海市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讨论大会报告,并对中外媒体开放。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笑答记者问。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题:代表团密集开放 各路记者忙赶场

  中新社记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北京拉开帷幕,根据安排,8日下午至9日这一天半的时间内,34个代表团相继对媒体开放。半天多至十余个代表团同时开放的情形让记者们感受到了“快乐的烦恼”。

  代表团细心服务媒体

  由于只要是持证记者,就可以按照自身兴趣选择旁听任意开放的代表团讨论。因此,代表团都做好了大批记者同时赶到场的准备。

  在会场的记者区尽可能多的摆放桌椅、预先备好本团的相关资料、准备充足的饮水、有些代表团甚至还准备了几卷胶带,以备有记者需要将录音笔固定到音箱上面。

  当然,对记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提问机会。在这两天的开放时间里,代表团的“主持人”都会注重控制本团代表的发言时间,从而确保媒体有充足的提问时间。在选择记者时,也尽量均衡考虑国内国外媒体。

  记者赶场应接不暇

  8日下午,7个代表团同时开放,记者们还能勉强穿梭于多个会场之间。

  到9日,上午13个代表团、下午14个代表团同时开放的安排,让记者们开始有些应接不暇。

  摄影记者还好,根据自身需要,从头到尾淡定“扫会”,将热点人物一一纳入镜头之中。文字记者则只能忍痛割爱,自己盯住一个会场,再请求同行帮忙用录音笔从其他场地带回一些只言片语。

  争抢提问各出奇招

  在这一天半的开放时间中,各代表团开门迎客,对敏感问题也是有问必答,这让本已珍贵的提问机会变得更加抢手。

  为了被主持人点到,记者们各出奇招。提早入场,抢得好位置自是关键,穿着显眼也被认为能增加“中签”几率。

  “抱团取暖”也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在会场中,经常可以听到“香港记者还没问”、“照顾照顾本省媒体”和“给外国记者一个机会”等呼声。

  一旦“抢”到麦克风,记者也会尽可能多的提升提问效能。同时向多人发问,大问题套小问题,一连串的追问都是常用的技巧。

  好在大家关注的要点都还较为接近,所以一些没能抢到提问机会的媒体也不至于会空手而归。(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