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执政新考验:需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
执政党的新考验新使命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在中国社会变革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成长壮大为充分代表民意并在一个大国长期执政的现代政党,承担起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
胡锦涛同志同时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因此,在社会利益格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模式均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规范体系、权力结构、利益格局还没有定型的背景下,社会转型期的执政党建设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构建“中国信念”
着眼于回应现实诉求,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这几年在理论上对现代政治观作了较多探究。他认为,以世界政治生态为参照,以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为着眼点,需要有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新设计,“革命和执政的差异很大,以革命阶段的理论来指导执政阶段的行为,许多已经失去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现代社会的人,更需要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执政党需要解决的,是“大家脑子里的行为规范”。
要得到全社会的自觉接纳和信服,无疑需要执政党强大的感召力。在辛鸣看来,这种感召力不在于执政地位或是其他,而在政党自身的信念,“如果自己空空如也,或者成为一个大杂烩,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力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成为这种力量的载体。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八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说,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理论,讲的是真正的‘中国信念’,这个道理讲好了,感召力、凝聚力自然就强大了。”辛鸣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仍在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要在现实政策上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的目标指向,就能最广泛地团结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有效化解和抵御可能出现的不测和风险,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断吸纳社会各新兴阶层的代表。“吸纳的前提是党员认同党的宗旨和纲领”,辛鸣说,思想上首先入党,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才能保证党不成为一个靠利益吸引人的“政治俱乐部”。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谈到,执政党一方面要面向实际问题,基于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来完善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创新工作方法,学会利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传媒技术作为手段,把人们吸引到自己周围。“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主流意识形态被大家接受。”
践行民主集中制
党员的主体地位一再被重申。如何尊重其主体地位,保障其民主权利,防止党内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关键在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这个制度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是我们的根本制度。我们总有一天要找机会把这个问题表述清楚。”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认为,五年前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述,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已经指明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和优先顺序,就是优先发展党内民主,优先发展基层民主,努力实现更多的竞争,更多的协商,更好的法治。
在何增科看来,发展党内民主,主要是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包括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制度等制度,其中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最为重要。
此外,“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常任制等,都是发扬党内民主具有方向性的探索”,中央党校教授梁妍慧认为。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明确提出了“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等要求。
辛鸣说,“坚持党内民主,就要党内都讲民主,都要讲好民主集中制。”
而从反腐倡廉的角度看,坚持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同样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之一。何增科认为,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努力实现党管干部与群众选干部的有机统一。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消除用人问题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制度根源。
北京大学教授李成言说,“不能把民主当形式。不讲民主只讲集中,那就很容易少数人说了算,就会出问题。如何解决权力高度集中的问题,如何使权力分散制衡,如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一个大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柏瑛表示,关键要有一种监督机制,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向谁负责的问题。
此前,这方面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比如,由中央纪委、中组部于2009年3月启动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其实质正是科学划分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职责权限,科学规范县委核心权力和对核心权力的有效监督,以促进权力运行的民主化、科学化。
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69个县(市、区、旗)开展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为规范县委权力运行尤其是县委书记职权积累了经验。
保持强大组织能力
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是中国共产党经受考验、不断成长的十余年。在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面前,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强大有力的组织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分析说,步调一致、政令统一,中央权威能够一直达到基层组织,形成推动整个组织运作的力量,这是顺利应对挑战和考验的组织保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上最突出的特点,世界上具有如此组织能力的政党已经越来越少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党的组织建设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说,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基层党组织面对多变的环境和多样化、差异性大的挑战,显得僵化、迟钝。对于这一问题,党内高层有着清醒认识。例如,2009年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其目的就是应对新生的各种挑战。
刘春说:“随着社会发展,党的组织建设要不断加强,组织网络要不断扩大。从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和广泛影响社会群体的作用来看,确实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比如,现代政党为了紧密联络它所代表的群体,在正规的党组织之外,还要建立一些能够面对群众、有效地做群众工作、也便于让群众识别的团体,这些团体在国外叫做‘功能团体’。而目前来看,我们的‘功能团体’偏少。”
刘春说,所谓“功能团体”,就是由民众组成、听党指挥、受党领导的把群众和党联系起来的民间团体,“这样的团体,群众不觉得你是官僚,就是和自己一样的老百姓,容易亲近和接受。这样的团体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拥有无所不在的触角。”
“一方面,这样的团体可以利用各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老百姓接触沟通,把党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达表述。比如说,通过排解纠纷、组织培训等形式,与老百姓没有距离的持续接触,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何尝又不是政治呢?”刘春说,“另一方面,这样的团体还可以把社会各层面的诉求、民生的期望集聚汇拢,向上传递。”( 陈泽伟 董瑞丰 温泉 实习生丁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