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分析称未来十年国际形势总体对中国发展有利

2012年11月10日 17:0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全面把握实现“中国目标”的战略机遇期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

  多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都赞同中央作出的重要判断,认为国际环境总体上仍将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在他们看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现实选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告诉记者,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融越来越密不可分,迫使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各层次的合作来实现各国的共同生存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与世界结成命运共同体。过去十年的经历以及未来十年都将证明,没有中国的发展,很难想象世界的发展。因此,无论出于何种心态何种感受,世界各国都会逐渐适应和学会如何同中国打交道。“我觉得世界各国,包括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判断未来十年国际形势总体对我有利,机遇大于挑战,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陈向阳看来,是有充分依据的。首先,未来十年大致属于中央研判的本世纪头20年(2001--2020)“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后半程”,构成机遇期的几个基本面都还存在,如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多极化、大国竞争可控化、中国外交主动化,机遇将大于挑战。

  其次,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西方老牌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相互态势,表现为“东升西降”,世界力量对比的“老消新长”与国际秩序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减少西方大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有利于中国联合新兴大国共同改造国际体系。

  第三,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与借重总体上超过对中国的防范与戒备,因为中国经济更有实力、外交更得人心。

  第四,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上升,包括美欧、美日矛盾,西方大国难以联手对付中国。

  第五,经济全球化难以逆转,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有经济结构与人才优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自主创新充满希望。

  第六,周边与亚太虽有诸多麻烦,但中国的“主人”、“主场”与“磁场”优势将更加突出,“喧宾”难以“夺主”,中国将从容应对海洋领土争端与域外大国的介入。

  最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政治体制比较优势,效率高、有头脑、有智慧,经过进一步的改革,中国将能够凭借体制优势经受外部考验,战胜外部挑战。

  借鉴和防范两面性将长期存在

  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指出,实现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大目标,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除了对内兢兢业业,切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要学会统筹把握对内对外两个大局,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预判预研,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必须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将会长期存在。尽管美国实力相对受到削弱,但它在力量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决定了美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建立由其“领导”的国际秩序。这一现实绝非短时期内所能改变。凭借超强的综合国力,尤其是金融优势、科技领先和军力超强,美国极力阻止出现任何可能对其“独一无二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同时加紧抢占全球化资源和战略要地。在专家看来,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是绝不会听任中国顺利地和平发展的,总会不遗余力地进行阻挠、干预、破坏。美国霸权主义的威胁将会长期存在,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无法回避的。

  其次更要看到,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上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现实的世界资源、市场已被主要发达国家“瓜分完毕”,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后起新兴国家而言,确保自己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就更加困难。而且,世界现有资源已被发达国家消耗很多,它们给世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成事实,这些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构成更巨大的压力。专家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确保能源、资源供应的安全,既满足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我国和平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多重压力下,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正处于新的孕育期。世界许多国家把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在科技创新、人才竞争方面都不占优势,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生产率、技术创新力、企业竞争力重新复活,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结构;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进入一段调整期,消化政策、恢复民间企业生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而重新创造出口能力恐怕时间更长。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发展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另外还要看到,中国发展仍然面临国际秩序中一些不合理因素的制约。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东升西降”,近年来中国更多地参与了国际规则的制定,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国际规则的制定方面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并引导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大,但从力量对比上看,仍处于弱势。因此,在全球主要的生存资源都由发达国家掌控的情况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要维护发展中国家集体的利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国际上需要中国与防范中国的声音将会长期并存。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减灾防灾、公共卫生安全、朝鲜半岛局势、防止核武器扩散等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国际社会越来越感到没有中国发挥作用是不行的。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对我国的疑虑和担心也在增加,“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不绝于耳。中国的周边局势也出现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上升和国际地位提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能乐观其成,中国将长期处在既要发挥作用,又被挤压的外部环境中。

  专家强调,未来世界对中国关注度会越来越高,甚至将拿着放大镜看中国。而且,将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内政,聚焦中国的国内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有别于西方的中国道路会受到格外的关注。发展中国家想学习,西方则表现出担心,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总之,国际社会对中国借重和防范的两面性会长期存在。

  和平发展坚定不移

  中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强调,中国将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同各国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特别主张合作共赢,就是说在寻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别国的利益,要相互照顾,权责共担,弘义融利。要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表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这表明了崛起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未来5到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林利民认为这将是一个跨越,对于中国、美国,以及亚洲国家和整个世界都有一个进行调适的问题。这个调适过程中产生的震荡,就是中国要面临的问题,这是个核心问题。

  中国将如何行动?既关系到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也正是世界所关心的。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如何,既取决于外部,更取决于中国自己。“未来中国首先仍要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它和承担国际责任并不矛盾。”林利民说,韬光养晦是我们的战略文化,也是我们的美德。这表明了一个国家的品质,和国家强大不强大没有关系。韬光养晦恰恰也是为了塑造有利的环境。中国会力所能及担当更多的国际责任,但不会到处插手,四处点火,而是要促进和平、合作与发展。国防大学教授韩旭东则认为,中国应主动参与国际事务,逐渐在动荡和冲突中参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规则。

  专家认为,无论中国未来在世界上发挥多大的作用,都不能脱离我们的自身实际。首先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国家是定位,社会主义大国是特色。具体讲,发展中是本色,是发展不够多也不够好的问题,所以要科学发展。其次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也是改革者。改革的方向就是公平公正,既要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利益,更要促进发展中国家集体的利益。

  在全球化时代,国内国际关系更趋密切,因此更要注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紧密互动。统筹内政外交,需要大战略、大智慧。

  专家指出,未来将是大内政、大外交,内政是根基,要推动全面发展的实质性的改革,调整利益格局,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包括培育扩大中产阶层,这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大外交不仅包括不同地区国别外交,而且是不同领域的,既有政治、经济、安全等传统领域的外交,也有新兴领域如全球公地、海洋、外空等,此外大外交是多层次、多渠道的,除了重视政府和官方渠道,还要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民众的参与和交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多位专家强调,中国要制定自己的全球战略,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大国之路,适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发展进行战略调整,使之更有利于长远目标的实现。

  “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环境和战略机遇就不会消失,更不会逆转。”刘军红说,“这也是世界的期待,是这个世纪的期待。明确和平发展方向,确立和平发展定位,选择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方式和手段,推进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秩序,中国就会确立世界的政治感召力,赢得世界的信任。这是世界级大国的责任,也是世界级发展中大国的正道。”(文/记者 刘延棠)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