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三个“倡导”塑造时代精神气质
【阅读提示】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国家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十八大报告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浙江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陈伟俊代表认为,三个方面的倡导,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浙江日报记者俞佳友代表说,“共识”产生“合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然需要最大可能的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获得共识的基本路径就是能够将伟大实践、创新理论内化为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后,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这次在十八大报告的文化强国建设中专门提出,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虽然只是四个词,却兼容并包。”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说。
何星亮认为,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事业紧密相连。俞佳友代表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俞佳友说,“价值观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最终才能产生凝聚力。”
社会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中科院院士刘丛强代表说,“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敬业、诚信。”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有人说,平等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
刘丛强认为,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有着31年法院工作经历的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杨霞代表看来,公正和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
杨霞说,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公正、法治的价值同样体现在了报告对于各项建设的部署当中。在十八大报告的其它章节,专门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些都是对公正的最好诠释”,杨霞说。
公民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党委书记杜彩霞代表说,“三个倡导”对我们要宣传什么、弘扬什么给予了清楚、全面、正面的回答,既有针对性又立足长远。可以说,标杆树立了起来。“三个倡导”,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个人是基础,社会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李慎明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统领,并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全部和始终。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代表认为,“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是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具体注释,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它两个“倡导”的基础,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
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孔祥瑞代表,是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他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做到奉献。
“人与人之间应该倡导一种爱的循环。”孔祥瑞说。他所在的团队强调爱职工、爱企业;队长爱员工、员工爱队长、员工爱企业、企业爱国家。这种爱的循环能够拉近人的心,产生无穷的动力,正是倡导友善的一种体现。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侯晶晶代表说,“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成人群体,而是一个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的根本前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现在就要做起来”,李慎明说。(本报记者 杨雪梅 张 垚 周舒艺 刘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