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八大特稿)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前进
——十八大代表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号角——“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庄严的宣示,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举措,勾勒出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把握改革发展主线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02年,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做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5年前的十七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做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今天,十八大报告又把文化强国列入党的行动纲领,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丽娟对近年来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感同身受。
长影集团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有着辉煌的过去,也曾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陷入徘徊。最近几年,这个“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逐渐走出低谷。特别是去年以来,3部影片同获“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这都得益于党对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视,以及大力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好政策。”刘丽娟说。
十八大代表、重庆演艺集团艺术总监王亚非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近年来中国文化领域的变革。
2010年之前,重庆各院团资源重复严重,有限的实力难以创作出经典剧目,且只管生产、不管市场,只管投入、不管产出。2010年4月,四家单位整合组建重庆演艺集团,分散在各院团低水平重复的资源,以现代企业的运行结构整合起来,实行集约化运营,重组了市场主体,壮大了发展实力。
短短两年,集团已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2011年,实现收入突破1亿元,其中自主创收近7000万元,比体制改革前的2009年翻了三番,演出场次增长了1倍。
王亚非说,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按照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的要求,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逐步解放文化生产力。
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从十六大到十八大10年间,文化领域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鲜亮的成绩单——
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等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2100家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改革任务,占总数的99.86%,其中转企改制占61%;
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国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日报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截至2012年8月底,共有38家文化企业在A股和香港H股发行上市;
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从2001年的30.8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86.88亿美元;
……
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一样,文化体制改革在过去的十年步履坚定,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全国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实施;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基本实现每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文化事业是惠及13亿人的‘文化民生’,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代表、文化部部长蔡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