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政府补长社会建设短腿是良性发展必经阶段
政府要给社会组织更多空间
关键词之十
加强社会建设
报告摘要: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代表读报告
教育均等和医疗保障最受关注
来自基层的党代表密切关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
广东最年轻的党代表闫文静从3万字左右的十八大报告中发现,“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论述中,‘义务’两个字的消失,让农民工看到了新的希望。”
来自潮州市湘桥区新合社区居委会的陈文娟代表,准备了两份建议,一份是关于基层社区党组织的创新,还有一份是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建议。
教育均等化认识已形成
十七大报告中,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描述是:“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而十八大报告中“义务”两个字消失了,新的描述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闫文静说,“这一变化,给农民工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因为这意味着,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大门,都必须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平等打开了。”
成为十八大代表后,闫文静走进中山市24个镇区70个社区进行深入走访,并在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做了逾千份调查问卷,据问卷显示,这个群体反映最多的恰好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十八大报告,很好、很及时地回应了进城务工朋友的需要,真是太好了!”闫文静说。
闫文静说,尽管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在表述上将“义务”两个字去掉,但实际上,城乡教育均等化的认识早已形成,并且从全国到地方,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社区居民医疗保障需完善
“现在很多老百姓都害怕看病,觉得病不起,怕看病太贵。我建议,医保要实现全覆盖;继续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降低城镇居民看病住院个人支付的比例,减轻个人负担,扩大重大疾病的范围,增强群众抵御大病重病风险的能力。”
陈文娟从十八大报告中读到,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后,结合自己的调研和准备的建议,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十八大报告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论述说到了我的心里了。因为我们新合社区已经这样做了。”据介绍,在陈文娟的社区,每年5月31日和重阳节都被定为社区健康日,社区为每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特殊的人群印了爱心服务卡和爱心救助卡,并聘请汕头大学的一些教授和学生来社区为每位老人做了十多项体检项目。
陈文娟为她最为关注的社区居民医疗保障问题,准备了一份建议:“我建议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公共医疗设施,扩大完善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模,建立城镇居民公共卫生个人保障的机制,让城镇居民得小病时在社区医院解决;进一步完善医保异地转接的手续,推进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让群众得到实惠。”(特派记者 林旭娜)
专家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
创新社会管理挑战更大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如何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
政府要主动转变职能
南方日报: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有观点认为,用做大蛋糕的方法来回避社会矛盾的做法已经不可能继续,政府把社会建设这条“短腿”补长,是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经阶段。
毛寿龙: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说明这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常规化管理非常困难,比如说,房地产越来越由市场主导,管理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当前,“发展还是硬道理”,政府要通过发展经济提高民众收入,更主动地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政府要注重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还社会发展更多的空间。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你怎么看?
毛寿龙: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应该是多做辅助性工作,有些领域应该以社会和个人为主体。社会问题由社会解决,必要时启动司法程序就可以了。
形成制度创新社会管理
南方日报: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创新社会管理还会面临各种挑战,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毛寿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管理建设一直在进步,取得了不少成绩。接下来,还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公共财政收入的再分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市场经济发展以后,劳动力和商品才能充分流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光需要政府的监督,更需要社会管理的创新。加强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度,政府也要扁平化运作,减少层次、降低成本。
南方日报:这两年广东掀起一轮创新社会管理的热潮,各地先后出台政策,放开民间组织登记注册。您怎样看待广东这场改革?
毛寿龙:广东先行先试,逐步放开社会组织登记注册监管,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很多的空间,有空间才能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目前社会组织登记是分级别的,不同级别的门槛不同,比如申请资金等,这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多的条块管理、行政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需要加快解决。创新社会管理无疑会形成巨大的挑战,挑战难度比经济改革更大。(特派记者 李春江 实习生 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