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修改党章 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14日在北京闭幕。中国共产党对它的执政纲领——党章进行了第18次修改,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的修改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相比,表面看似抽象,事实上它植根于中国13亿民众的期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11月的北京,阳光明媚,绿意犹存。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对党章的修改,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章程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大法”,被誉为“党内宪法”,而其中的指导思想则是这个政党设立目标、制定政策、指导实践的思想核心和理论基础,通俗地讲就是政党执政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个人口大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比以往更加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收入,如何让蓝天更多一些,水更清一些,环境更好一些。
除了物质需求外,中国人也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例如,妇产科大夫徐若作为一个“家有小学生”的年轻妈妈,很关心教育制度能否进一步完善,让孩子真正快乐成长。
徐若说:“很多家长都希望教育改革。为什么咱们的孩子的创造力、创新力、集体意识没有美国孩子强?就是应试教育抹杀孩子的个性。但是什么对他以后更有意义、更有帮助?是从小的素质教育!是他的合作精神!”
民众的朴素愿望和现实期待恰恰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在这样的新阶段新时代,面对多元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修改党章把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学者蔡志强看来,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更体现了它在领导人民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节点上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郑重回应。
蔡志强说:“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确实具有权威配给资源的能力,党的政策能不能适应不同群体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关照到最广大老百姓的利益,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政党的基本目标。党执政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人民生活的新期待。”
事实上,科学发展观自形成以来,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其科学性、先进性、正确性得以充分印证。而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执政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十八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表示:“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理论创新的党。一个党没有理论指导,缺乏理论创新,就是一个行动盲目的党,就会引错方向、带错路,就会给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执政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关乎13亿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作为一个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核心、理论核心和执政理念备受外界关注。西班牙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加利西亚国际研究所主任胡里奥?里奥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所经历全部变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科学发展观将在相当长的时间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
里奥斯说:“在一般的政治语汇中,‘科学发展观’可以理解成‘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它的内容远比‘可持续发展’丰富得多。可持续发展一般是指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但是科学发展观指的是均衡协调社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强调科学技术发展,强调创新,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公平,关注环境等等。发展必须关注质量,必须让全体人民受益,不仅是中国人民,而且是地区甚至全球人民都受益。”
印度尼西亚中文报纸《国际日报》也发表社论说,中国共产党强调科学发展观,即在建设目标上,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与保护生态相结合,避免发展中环境恶化,这对其他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众望所归,在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将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正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对此作出了郑重承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记者 林凌 李蔚 王路)